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搞的一个小玩意儿——仓库管理软件网络版。这东西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自己动手做,那坑可真不少。我这人就喜欢折腾,所以就硬着头皮上了。
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弄一个能随时随地查看仓库情况的系统。以前用Excel表格记录,数据一多就乱套了,而且没法多人同时操作,效率太低了。所以我就寻思着搞个Web版的,这样在电脑上、手机上都能用,方便多了。
我得选个开发框架。市面上框架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Spring Boot、Django、*… 最终我选择了Spring Boot,主要是因为我之前用Java比较多,对Spring Boot也算熟悉,上手快一些。
接下来就是数据库了。仓库管理嘛数据量肯定不小,所以选个靠谱的数据库很重要。MySQL、PostgreSQL、MongoDB… 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了MySQL,毕竟是老牌数据库,稳定性和性能都有保障。
有了框架和数据库,就可以开始搭建项目了。我用IDEA新建了一个Spring Boot项目,然后配置好MySQL连接。这一步比较简单,网上教程很多,照着做就行。
然后就是设计数据库表结构。这个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功能实现。我参考了一些现有的仓库管理软件,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几个主要的表:
商品表(goods): 记录商品的基本信息,如商品编号、名称、规格、单位、进货价、销售价等。
仓库表(warehouse): 记录仓库的信息,如仓库编号、名称、地址、负责人等。
库存表(inventory): 记录商品的库存数量,以及商品所在的仓库。
入库单表(inbound_order): 记录入库的信息,如入库时间、商品、数量、经手人等。
出库单表(outbound_order): 记录出库的信息,如出库时间、商品、数量、经手人等。
表结构设计好之后,就可以用Hibernate或者MyBatis来操作数据库了。我选择了MyBatis,因为它比较灵活,可以自己写SQL语句,方便我优化查询。
接下来就是写代码了。这部分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也是最耗时的地方。我按照MVC的模式,把代码分成了Controller、Service和Mapper三层。
Controller: 负责接收前端的请求,调用Service处理业务逻辑,然后返回结果给前端。
Service: 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如查询库存、入库、出库等。
Mapper: 负责与数据库交互,执行SQL语句。
为了方便前端调用,我用了RESTful API的设计风格。比如,获取所有商品的接口是`/goods`,获取某个商品的接口是`/goods/{id}`,新增商品的接口是`POST /goods`,等等。
前端方面,我没用太复杂的技术,就用了简单的HTML、CSS和JavaScript。主要用了jQuery来操作DOM和发送Ajax请求。
UI方面我是真不行,随便找了个开源的AdminLTE模板套了一下,能用就行。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后端逻辑上。
功能方面,我实现了以下几个核心功能:
商品管理: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商品信息。
仓库管理: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仓库信息。
库存管理: 可以查看商品的库存数量,以及商品所在的仓库。
入库管理: 可以新增入库单,增加商品库存。
出库管理: 可以新增出库单,减少商品库存。
库存盘点: 可以对仓库进行盘点,调整库存数量。
报表统计: 可以统计一段时间内的入库、出库情况。
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库存同步的问题。如果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同一个商品的库存,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了乐观锁机制。
还有,性能问题。如果数据量太大,查询速度会很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了索引、分页查询等技术。
开发完成后,我把项目部署到了阿里云服务器上。然后用Nginx做了反向代理,把域名指向了服务器的IP地址。
我用Postman测试了一下所有的接口,确保没有问题。然后就发布上线了。
我的仓库管理软件网络版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虽然功能还比较简单,UI也比较粗糙,但基本满足了我的需求。以后我会继续完善它,增加更多的功能,优化性能。
这回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巩固了我的Java Web开发技能,还让我对仓库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做出更好的作品。
一定要先做好需求分析,明确自己需要哪些功能。
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非常重要,要考虑周全。
代码要规范,注释要清晰,方便以后维护。
多看别人的代码,学习别人的经验。
遇到问题不要怕,多查资料,多思考。
一开始没有做好需求分析,导致后面不断修改代码。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查询效率低下。
没有做好异常处理,导致程序经常崩溃。
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导致系统存在漏洞。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