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玩意儿——“云影院”。也不是啥高科技,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家里那些七零八落的电影、电视剧啥的,都给它归拢归拢,弄得跟个在线影院似的,随时随地都能看,还挺方便的。
为啥要搞这个?
说起来,起因也挺简单的。以前,想看个电影,要么就是在各种视频App里翻,会员充了不少,结果有些老片子还是找不到,或者看着看着就下架了,挺郁闷。要么就是自己下载的,东一个硬盘,西一个U盘,时间长了自己都忘了放哪儿了,找起来费劲。而且下载的格式也五花八门,这个播放器不支持,那个没字幕,体验特差。
有一次在朋友家,看他用一个啥系统,在电视上直接点播自己NAS里的电影,跟用那些视频网站差不多,封面、简介、演员表啥都有,还挺酷。我就寻思,我能不能也整一个?回家就琢磨开了。
具体咋整的?
一开始没啥头绪,就在网上瞎搜。看了不少帖子,有人推荐用专业的NAS,功能强大,但价格也“强大”。我寻思着,咱就是自己玩玩,先别搞那么复杂,找个省钱的法子。
- 第一步:找个“服务器”
我翻出来一台好久不用的旧笔记本电脑,配置不高,但想着也就是放放电影,应该也够用了。装了个Windows系统,想着操作起来方便点。
- 第二步:选软件
这是关键。我当时在网上搜了一圈,什么Plex,Emby,还有Jellyfin。Plex好像用户多,但有些高级功能要钱。Emby也差不多。我选了Jellyfin,主要是听说它免费,而且自己折腾起来自由度高点。咱就是喜欢瞎捣鼓嘛
- 第三步:整理“片库”
这是最费劲的一步。我把所有硬盘、U盘里的电影、电视剧都拷到那台旧笔记本的外接硬盘上。我的天,那叫一个乱! 有的文件夹里套文件夹,有的文件名就是一串数字,还有的下载了一半就忘了。我花了得有两三天,把这些文件重新命名,电影一个文件夹,电视剧一个文件夹,电视剧还得按季分文件名尽量改成“电影名 (年份)”或者“电视剧名 S01E01”这种格式,方便后面软件识别。
- 第四步:安装和配置Jellyfin
这个倒不难,去Jellyfin官网下了安装包,一路下一步就装好了。装好之后,打开浏览器,输入它给的地址,就能进管理界面了。然后就是添加媒体库,指定我放电影、电视剧的文件夹。它就开始自动刮削信息了,就是从网上找电影海报、简介、演员这些。看着一个个光秃秃的文件夹慢慢变成带海报的“影库”,还挺有成就感的。
- 第五步:解决刮削问题
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些老片子或者冷门片子,它刮削不出来,或者信息是错的。这时候就得手动编辑,或者去一些电影信息网站(比如TMDB)找对应的ID,再填进去,它就能正确识别了。这个过程也挺磨人的,但为了看着舒服,也值了。
- 第六步:外网访问
弄好了能在家里电脑、手机上看,但我还想在外面也能看。这就涉及到网络设置了。我用的是家里的宽带,动态IP。所以先去路由器里设置了端口转发,把Jellyfin服务用的端口给映射出去。然后又研究了一下动态域名解析(DDNS),这样就算家里IP变了,也能通过一个固定的域名访问到。这块儿稍微有点技术含量,我也是照着网上的教程一步步试出来的,重启了好几次路由器才搞定。
效果咋样?
你还别说,折腾了差不多一个礼拜,效果真挺满意的!
现在我手机上、平板上都装了Jellyfin的客户端,或者直接用浏览器,随时随地都能连回家里看我自己的“影库”。界面也挺漂亮的,电影分类、搜索、播放记录啥都有。最爽的是,再也不用担心会员过期或者想看的片子下架了。自己下载的高清资源,画质和音效也比在线的好不少。
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旧笔记本性能确实一般,同时转码几路高清视频就有点吃力了。还有就是上传带宽小,在外面看特别高清的片源有时候会卡顿。不过对我来说,日常看看已经足够了。
这回搞“云影院”的实践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过程有点繁琐,踩了不少坑,但看到成果,那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是花钱买不到的。以后有时间,再琢磨琢磨升级硬件,或者优化一下网络,让它更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