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双享号,可真是让我折腾了好一阵子。主要还是因为我这老款iPhone,你知道,单卡,忒不方便。工作一个号,生活一个号,有时候出门还得揣俩手机,跟个卖手机的似的,裤兜都坠得慌。
我的折腾之路
我是寻思着能不能有啥软件层面的解决办法。也看了一些,要么就是要越狱,要么就是虚拟号,感觉都不太稳定,或者说,用起来不那么“正经”。就喜欢踏踏实实的,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后来我就开始关注一些硬件设备。最早那会儿,我还琢磨过那些所谓的“苹果皮”,听着挺玄乎,但总感觉不靠谱,拖泥带水,还得给手机套个壳子,笨重。而且那时候的技术,感觉信号、通话质量啥的,都没啥保障。
直到有一次,我刷一些数码资讯,看到个小玩意儿,叫“双享号盒子”还是啥的,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个小设备。它大概也就比U盘大点有限,有的跟个小火柴盒似的。 我就寻思着,这玩意儿能行吗?
上手体验“双享号”小设备
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淘了一个。价格也不算太贵,几十块到一百来块的都有,我挑了个评价还算过得去的。东西到手,确实小巧,跟个小号的充电宝头似的,或者说像个稍微厚点儿的U盘。
具体怎么用? 也挺简单的:
先把我的另一张SIM卡(就是我想当副号用的那张)插到这个小盒子里。
然后,这个小盒子通过蓝牙和我的iPhone连接。
手机上需要下载一个它配套的App。
设置好了之后,我那张插在小盒子里的SIM卡的电话、短信,就都能通过这个App来接收和发送了。等于说,这个小盒子成了一个“SIM卡中转站”。
刚开始用的时候,还真有点不习惯。比如来电话了,不是手机系统原生的通话界面,而是那个App会弹出来一个通知,告诉你来电话了,然后通过App接听。通话质量嘛老实说,取决于蓝牙连接的稳定性和当时的网络状况。 有时候在信号不太好的地方,或者蓝牙受到干扰,通话就会有点断断续续,或者有延迟。短信也差不多,都得通过那个App收发。
这玩意儿本身也得充电。虽然它电池不大,但隔三差五也得想着给它充一下,不然关键时刻没电了,副号就失联了。我一般就把它跟我那些钥匙串啥的放一块儿,出门带着。有时候忘了带,或者忘了充电,那就抓瞎了。
实践中的一些感受
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就是个“曲线救国”的法子。
优点嘛确实能让单卡iPhone用上俩号,不用再揣俩手机了,这点挺 对于我这种工作生活号码想分开,又不想换安卓机的人来说,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福音。
缺点也明显:
依赖App和蓝牙: 通话不是原生体验,有时候App推送不及时,或者蓝牙连接不稳定,就可能漏接电话。而且手机得一直开着蓝牙,也稍微多耗那么一点点电。
额外设备和充电: 毕竟多了个小东西,得带着,也得记着给它充电,不然就是个摆设。
网络需求: 有些这类设备,据说是把通话短信通过网络中转到App的,那对网络质量要求就更高了。我用的那个主要是蓝牙,但App本身也需要联网激活啥的。
你问我为啥非得折腾这个?说来话长。那阵子我不是老有各种推销电话打到我主号上嘛烦得要死。而且有些不常用的App注册,又不想用主号,怕信息泄露。所以就特别想整个副号,专门应付这些。主号,又绑定了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一大堆核心应用,换号成本太高,简直不敢想。结果,用这个“双享号盒子”,有一次我在外面,客户一个重要电话打到副号上,当时蓝牙不知道怎么回事连得不太App推送也慢了半拍,差点耽误事儿。从那以后,我就对这类蓝牙设备的稳定性有点嘀咕了。
最终的归宿
后来嘛新款的iPhone终于支持eSIM或者实体双卡了,我也就顺势换了新手机。那个曾经帮我解决燃眉之急的“双享号”小盒子,也就光荣下岗,现在还躺在我书桌的某个抽屉里吃灰。
这种“外挂式”的双享号,算是个特定时期的过渡产品。对于那些确实有双卡需求,但手机硬件又不支持的朋友,在当时也算是个无奈之下、但又能解决问题的选择。不过现在嘛大部分新手机都直接双卡双待了,这种小玩意的市场估计也越来越小咯。也算是我折腾数码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有类似困扰的朋友有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