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折腾PVE这档子事儿。一开始也没想着搞这么复杂,就是手头有台老旧的电脑,配置不高不低,扔了可惜,卖又不值几个钱。寻思着能不能废物利用一下,整点啥新花样出来。
为啥要搞PVE?
就喜欢瞎折腾。之前也玩过一些虚拟机软件,比如VMware Workstation或者VirtualBox,都挺好用的,但在物理机上开着总觉得有点费资源,而且不够“原生”。后来听说有PVE这么个东西,可以直接装在裸机上,把一台电脑变成好几台“虚拟小电脑”用,感觉挺酷的,就动了心思。
主要目的有几个:
- 想把家里的一些服务整合一下,比如弄个软路由、NAS啥的,一台机器搞定,省电也省地方。
- 学习Linux和网络知识,自己动手实践比看书强多了。
- 纯粹就是手痒,想体验一把当“服务器管理员”的感觉,哈哈。
开始动手
说干就干!第一步当然是准备工作。我翻出了那台老伙计,大概是四代i5的CPU,加了根内存条凑够了16G,硬盘本来是机械的,后来实在受不了那龟速,斥巨资(也没多少)换了个256G的固态硬盘专门给PVE系统用,又挂了个2T的机械盘存数据。
接着就是去PVE官网下载最新的ISO镜像。这玩意儿是免费的,这点很赞。下载完了就用U盘制作工具把镜像写到U盘里。这一步没啥难度,跟装Windows系统刻盘差不多。
然后就是把U盘插到老电脑上,开机进BIOS设置U盘启动。这一步有时候会遇到点小麻烦,不同主板进BIOS的按键不一样,什么F2、F10、F12、DEL,得一个个试。设置好启动顺序后,就顺利进入PVE的安装界面了。
安装过程也挺简单的,基本就是点“下一步”,选硬盘,设置个密码,配置一下网络。网络这里稍微要注意一下,得给PVE主机设个固定的IP地址,方便以后管理。我当时就随便填了个内网IP,网关和DNS都照着路由器上的信息填。
整个安装过程大概也就十几二十分钟,很快就搞定了。重启之后,拔掉U盘,就能看到PVE的命令行界面了,提示你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管理后台。
虚拟机装起来
在另一台电脑的浏览器里输入PVE主机的IP地址,端口是8006,就能看到登录界面了。输入安装时设置的用户名(默认是root)和密码,就进到了PVE的管理后台。界面还挺清爽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接下来就是创建虚拟机了。我先尝试装个Windows虚拟机,毕竟用得最熟。上传Windows的ISO镜像到PVE的存储里,然后点击“创建虚拟机”,一步步设置CPU核心数、内存大小、硬盘空间等等。这里有个小技巧,驱动程序那里可以选择“VirtIO”,据说性能会好一些,不过装Windows的时候可能需要额外加载VirtIO驱动,稍微麻烦一点点,但为了性能也值了。
第一个Windows虚拟机装好后,感觉还挺流畅的。然后我又琢磨着装个Linux虚拟机,跑点服务。选了个Ubuntu Server,安装过程比Windows还简单。在Linux虚拟机里,我尝试了搭建Alist挂载网盘,装了个Docker跑了些轻量级的应用,比如青龙面板啥的,都挺顺利。
后来又听说PVE还能直通硬件,比如把显卡直通给虚拟机,让虚拟机也能有不错的图形性能。我这老电脑没啥好显卡,就没折腾这个。不过把USB设备直通给虚拟机倒是试过,比如把一个U盘专门给某个虚拟机用,挺方便的。
遇到的坑与解决
折腾过程中肯定少不了踩坑。最大的坑就是网络配置。一开始对PVE的网络模式不太理解,什么桥接模式(vmbr)、NAT模式,搞得有点晕。有时候虚拟机死活上不了网,或者跟宿主机网络不通,查了好多资料,对着教程一步步改配置,重启网络服务,才慢慢搞明白。
还有就是存储空间的问题。一开始系统盘给小了,后来装了几个虚拟机,跑了些Docker应用,空间就有点紧张了。好在PVE扩容还算方便,但还是提醒大家,规划的时候尽量多留点空间。
偶尔也会遇到虚拟机莫名其妙卡死或者启动不了的情况,这时候就得看日志,分析原因。有时候是资源分配不足,有时候是配置有冲突。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现在用得咋样?
到我这台PVE主机已经稳定运行大半年了。上面跑着一个精简版的Windows虚拟机,偶尔用来挂点小程序或者测试软件。主力是一个Linux虚拟机,上面用Docker跑着我的个人博客、一个轻量级的NAS服务(用的OpenMediaVault镜像)、一个下载工具,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工具。
感觉最爽的就是资源利用率高了,一台机器干了好几台机器的活儿,而且功耗也不高。通过网页就能管理所有虚拟机,随时开关机、调整配置,非常方便。数据备份也简单,PVE自带备份功能,可以定期备份整个虚拟机或者容器。
PVE这东西,对于喜欢瞎折腾、想自己搭建家庭服务器或者学习虚拟化技术的朋友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一试的。虽然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小挫折,但成功解决问题后的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现在我这台老电脑算是焕发第二春了,每天默默地在角落里提供服务,感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