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琢磨的这个“我会连一连”的小玩意儿。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陪孩子的时候,老琢磨着怎么能让他玩得开心,又能稍微动动脑筋,别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那些小动画片,眼睛都快看坏了。
起因:一切都源于那块“屏幕”
我家那小子,跟现在大多数孩子差不多,对手机、平板简直是情有独钟。有时候为了图省事,或者实在忙不过来,也就由着他看一会儿。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不行,一来是担心他视力,二来是觉得老这么被动接收信息,脑子都不转了。我就寻思着,得找点啥能让他主动参与进来的事儿干干。
一开始我想得挺复杂,还上网查了不少益智玩具,贵的便宜的看了一堆,总觉得差点意思。要么就是太难,小家伙根本没耐心;要么就是太幼稚,玩两下就腻了。真是头疼!
动手:我的“瞎折腾”之路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他幼儿园老师发的一些活动照片,里面就有类似连线的游戏,就是把相关的图片连起来。我灵机一动,这个简单,材料也好找,自己就能捣鼓出来。
说干就干!我先是翻箱倒柜找了些硬纸板,就是平时快递盒子拆下来的那种。然后,我又找出以前孩子不看的旧绘本,还有一些广告宣传单,上面花花绿绿的图片还挺多。
我的初步想法是,左边一列图片,右边一列图片,让他把相关的连起来。比如:
- 小狗连骨头
- 花朵连蝴蝶
- 杯子连水
我先用铅笔在纸板上轻轻画好位置,然后把从绘本和宣传单上剪下来的小图片,比如小动物、水果、日常用品,一一对应地贴上去。为了能重复利用,我还特意在纸板外面糊了一层透明胶带,这样用白板笔画上去,擦掉还能再玩。
第一版做出来,挺粗糙的。图片剪得歪歪扭扭,透明胶带也贴得有气泡。我当时心里还有点打鼓,怕小家伙不买账。
成果:小家伙的“新宠”
结果你猜怎么着?拿给他玩的时候,他眼睛都亮了!一开始还有点懵,不知道怎么下手。我就先示范了一下,比如指着小猫问他:“小猫咪最喜欢吃什么呀?我们帮它找找好不”然后引导他找到小鱼的图片,再拿着他的小手,一起画条线连起来。
就这么试了几次,他慢慢就明白规则了。自己拿着笔,歪歪扭扭地画线,连对了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连错了,我就帮他擦掉,鼓励他再试试。你还别说,小孩子学东西真快,没一会儿就能自己独立完成了。有时候还会自己编故事,说小兔子为什么要吃胡萝卜,因为吃了能跑得快!
后来我还根据他的认知水平,慢慢增加了点难度。比如:
- 颜色配对:红色的苹果连红色的草莓。
- 形状配对:圆形的饼干连圆形的太阳。
- 数量配对:两个点点连两个苹果。
我还发现,这个“连一连”不仅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让他认识了不少新东西。有时候我故意放一些他不认识的物品,他就会主动问我:“爸爸,这是什么呀?”这学习的劲头,可比看动画片强多了!
感悟:简单点,挺好
通过这回实践,我真心觉得,有时候我们当家长的,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最高科技的,但一些简单、朴素的玩意儿,只要用心去引导,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就像这个“我会连一连”,材料不花钱,制作过程也挺有意思,关键是孩子喜欢,还能学到东西,这就足够了。
我们家墙上还贴着好几张我做的“连一连”卡片,成了他日常游戏的一部分。看着他专心致志地画线,我这心里也挺美的。今天把这个小经验分享给大家,有空不妨也试试,说不定你家娃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