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宁打羽毛球,我可是有不少心得想跟大家伙儿唠唠。我这水平跟人家奥运冠军比,那肯定是提鞋都不配,但我从看她打球,到自己瞎琢磨,再到球场上实践,也算是折腾了一阵子。
最初的念想:看比赛看出来的“冲动”
最早,就是看电视转播,记得是雅典还是北京奥运会那会儿,张宁那股子拼劲儿,给我印象太深了。那时候我就想,这羽毛球不就是挥挥拍子嘛看着人家打得那么有章法,我也得学学,不说学成专业,起码在野球场上也能唬唬人。
摸索阶段:从模仿到找不着北
第一步:看录像,瞎比划。
干啥都喜欢先自己瞎鼓捣。我就从网上找了好多张宁的比赛录像,特别是她那些关键分的处理,反复看。看她怎么跑位,怎么吊球,怎么杀球。看完就在家拿着拍子,对着墙,或者空气,瞎比划。那阵子我老婆都说我魔怔了,天天在家“哼哼哈嘿”的。
第二步:上场实践,一塌糊涂。
光比划不行,得上场真刀真枪地干。约了几个哥们儿,去了常去的那个羽毛球馆。结果?理论跟实践完全是两码事!
- 我想学张宁那种拉吊控制,结果球不是挂网就是出界老远。
- 我想学她那犀利的劈杀,结果经常打在拍框上,要么就是力道不够,送对手一个舒服的网前球。
- 跑位更别提了,脑子里想着“米字步”,脚底下跟灌了铅似的,顾头不顾腚。
那段时间,基本上就是被虐。人家都说:“老李,你这是练的啥新招式?怎么看着比以前还菜了?” 我当时那个尴尬,脸上火辣辣的。
反思与调整:不能光学皮毛
被虐了几个礼拜,我开始琢磨了。这张宁打球,肯定不光是动作标准那么简单。人家那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肌肉记忆和球感,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我发现我犯了几个错:
- 太注重模仿动作细节,忽略了整体节奏和意识。 人家张宁一个动作,是根据对手的回球、场上的局势瞬间做出的反应,我光学那个动作的“形”,没学到“神”。
- 基本功不扎实。 高远球拉不到底线,吊球没准头,步伐也跟不上,学再高级的技术也是白搭。
- 心态不行。 一失误就急,一落后就慌,完全没有张宁那种大赛经验沉淀下来的稳重。
那段时间,我正好工作上也遇到点瓶颈,干啥啥不顺,心情也挺烦躁的。打球本来是想放松一下,结果越打越憋屈。有一次跟一个老球油子打,输得那叫一个惨,人家一句话点醒了我:“小伙子,你这手上活儿还行,就是太想赢了,反而把自己框住了。打球嘛先得把心静下来。”
转变与实践:从“心”开始
那之后,我调整了策略。
回归基础。 我不再刻意去模仿张宁的某些特定招式,而是老老实实练起了高远球、吊球、挑球、步伐这些基本功。找了个教练,跟着练了一段时间,把一些坏习惯给纠正过来。
学习她的“精神”。 我重新看她的比赛录像,但这回不光看技术,更主要的是看她在落后的时候是怎么咬牙坚持的,看她是怎么通过战术变化来扭转局面的,看她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对胜利的渴望。
这比学技术难多了。技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但心态和意志品质这东西,得靠自己慢慢悟,慢慢磨。
再上场,感觉就不一样了。
- 球打丢了,我会想下一分怎么打回来,而不是懊恼。
- 比分落后了,我会琢磨是不是战术不对,或者对方有什么弱点我没抓住。
-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享受打球的过程了,而不是只盯着输赢。
慢慢地,我发现虽然我还是打不成张宁那样,但我的球技确实比以前有进步了,关键是打球的时候人也放松了,那种纯粹的快乐又回来了。
我还是会看张宁的比赛集锦,但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和学习她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我觉得这股劲儿,不光是打羽毛球,干啥事都用得上。也算是我从“张宁羽毛球”这个实践里,悟出来的一点小道理,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