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评测学这玩意儿,一开始我有点不以为然。
心里琢磨着,这不又是什么新瓶装旧酒,换个说法折腾人的玩意儿?总觉得这些教育圈的新词儿,十有八九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有一次,我自家娃学习上遇到个坎,那叫一个愁眉苦脸,天天跟要上刑场似的。我这才寻思着,得找找新法子了。
我咋就跟“评测学”较上劲了
然后就有人跟我提到了‘评测学’,说是能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当时半信半疑,但为了娃,死马当活马医呗,就去了解了一下。
一开始看介绍,说它不单单是个给你看录播课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有啥导学、教学功能。我就琢磨,这跟我以前用的那些网课有啥不一样?毕竟现在网上课程那么多,随便搜搜都一大堆,大多不就是老师在那儿讲,学生在底下听,做做题就完事了嘛
实际捣鼓起来是这么回事
后来我实际捣鼓了一下,发现它强调一个事儿,就是把知识点拆细了。你别说,这招还真有点用。以前一大坨东西堆在那,看着就头大。拆开来,一小块一小块的,感觉难度一下子就下来了。娃也觉得,诶,这个我好像能搞定!慢慢地,自信心就上来了点。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酷炫的技术,而是那种引导方式。它不是硬塞给你,而是想办法让你自己去琢磨,去发现。有点像玩游戏过关,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就有点小成就感。慢慢的,那种‘要我学’的抵触情绪就淡了不少,偶尔还会主动去看看下一步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激发内在动机,以前总听人说,这回算是有点体会了。
一点不成熟的小总结
我也不会神化它。这玩意儿也不是万能药,说用了就立马科科一百分,那是不可能的。它更像是一个工具,或者说一种思路。能不能用还得看具体的人和情况。特别是执行层面,怎么去拆分知识,怎么去设计那个引导的“评测”环节,这都是要花心思的。
我自己的体会是,这种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然后一步步去‘评测’自己掌握了多少,确实能让人更有方向感,也更容易坚持下去。不仅仅是学习,我琢磨着,做其他事情,比如工作上攻克个难题,是不是也能用上这种思路?把复杂任务拆解,一步步验证,达成目标。
对我来说,‘评测学’这趟实践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这种过程化、精细化管理学习(或者工作)进度的方法。它不是简单地看个视频、刷套题库就完事了,而是强调一种主动参与和持续反馈。这可能就是它说的‘导学’和‘教学’功能的精髓,让你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上手试试,再到慢慢咂摸出点味道,这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你也碰到类似的学习困境,或者想找点新方法提升效率,不妨也去了解了解,说不定就有意外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