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家族计画顺利实施?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tmyb

要说我们家那个所谓的“家族计画”,我一听这名头就觉得悬。倒不是说不想家庭和睦,主要是,这种事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变成一地鸡毛。

大概是前年,我大姑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新鲜词,回来就在家族群里嚷嚷,说咱们家族也得搞个“家族计画”,把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还要定期组织活动,增进感情。我当时瞅着手机屏幕,心里就嘀咕,平时连叫大家出来吃顿饭都凑不齐人,还计画?

果不其然,第一个项目就来了——编修家谱。听着挺高大上是?我大姑兴致勃勃,说这是寻根问祖,教育后代。然后,任务就分下来了。我,因为平时爱捣鼓点电脑,就被光荣地任命为“技术支持兼资料整理员”。我心想这不就是个打杂的嘛

怎么让家族计画顺利实施?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我还挺认真。建了个共享文档,让各家把信息填上去。好家伙,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 张三家说,我爷爷的生辰八字记不清了,得问问老家的堂叔。
  • 李四家说,我们家那支出去好几代了,联系方式都快没了,这咋整?
  • 还有更逗的,我二舅上传了他孙子的艺术照,说这孩子有出息,得重点标出来。

怎么让家族计画顺利实施?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我那个共享文档,没几天就成了个大杂烩。有的名字是手写的拍了张照片传上来的,歪歪扭扭;有的日期用的是农历,有的用公历;还有的干脆就填了个名字,其他一片空白。我每天下班回家,对着那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头都大了两圈。催这个补材料,催那个核对信息,感觉自己不是在编家谱,是在搞人口普查,还是义务劳动没工资的那种。

后来好不容易把文字资料弄得七七八八了,大姑又说,得配上照片,图文并茂才好看。这下更热闹了! 有的家庭交上来的是几十年前的黑白老照片,人物都快看不清了;有的交的是手机美颜过度的自拍照,跟我印象里的人判若两人。我硬着头皮一张张扫描、裁剪、调整,还得小心翼翼地问:“三大爷,这张照片是不是太模糊了,换一张行不?”人家还不乐意,说就这张最有“历史感”。我能说

折腾了小半年,这“家谱”初稿总算是出来了。

打印了几份,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拿出来传阅。老爷子老太太们看着挺高兴,指指点点的,回忆当年。年轻一辈,大多也就翻翻自己的那几页,然后就继续低头玩手机了。我看着那几本厚厚的册子,心里五味杂陈。你说它没用,好像也记录了点东西;你说它真有那么大意义,感觉也就那样,至少对我来说,主要是搭进去不少时间和精力。

后来那个“家族计画”?陆陆续续又提过几次什么“家庭读书会”、“集体出游计划”,但基本上都是群里热闹几天,然后就没下文了。家谱这事儿,大概算是唯一一个勉强搞出点名堂的。现在那几本家谱放在我大伯家书柜里,估计也没几个人会再去翻了。

这家族计画,听起来挺真要实践起来,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讨你要问我下次还参不参与?我肯定先问问,这回是不是又要我当那个“技术支持”了。 要还是,我得好好考虑考虑我的颈椎和发际线能不能扛得住。

怎么让家族计画顺利实施?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