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小玩意儿——一个叫《企鹅餐厅》的构思。这事儿得从前阵子说起,那会儿我手头上的活儿不多,闲得有点发慌,就想着捣鼓点啥打发时间。刚好那阵子迷上了几个模拟经营类的小游戏,什么开个小卖部,当个小农场主,玩得不亦乐乎。
玩多了,我就发现这些游戏,虽然打发时间是挺但玩来玩去总觉得差点意思,要么肝得要死,要么氪金无底洞,要么就是内容太单薄,玩几天就腻了。我就琢磨,要不咱自己也构思一个?正好那会儿看动物世界,觉得企鹅这小东西挺逗的,憨态可掬的。
我的《企鹅餐厅》起步
于是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冒出来了:我要设计一个《企鹅餐厅》!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企鹅餐厅》。主角,就叫皮皮,一只呆萌又勤劳的小企鹅,在南极开餐厅,专门招待南极的各路“吃货”。我想象中的画面是这样的:
- 场地选址: 那必须得是南极冰原上,餐厅外面得能看到极光,偶尔还能有几只路过的企鹅伸头瞅瞅。餐厅内部,就用冰块砌墙,整个晶莹剔透的,再点缀点暖色调的灯光,显得温馨。
- 顾客群体: 主要就是各种南极的动物,什么海豹、信天翁,甚至迷路的北极熊(虽然不科学,但游戏嘛图个乐)也能来串个门儿。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偏好和耐心值。
- 菜品设计: 这个我琢磨了半天。既然是企鹅餐厅,那食材肯定得有南极特色。比如那个啥“冰川牛排套餐”,我寻思着可以用海豹肉或者鲸鱼肉(游戏里肯定得是可持续获取的,不能真搞捕猎那一套,就说是养殖的,哈哈)。还有各种鱼类做成的寿司、烤鱼,再来点用冰藻做的沙拉,饮料就是冰川融水特调果汁。
- 经营玩法: 玩家就扮演皮皮,从点单、做菜、上菜、收钱,一条龙服务。做菜的过程可以搞成小游戏,比如切鱼块要看准时机,烤肉要控制火候。赚了钱就能升级店铺,买新厨具,解锁新菜谱,还能招募其他企鹅当服务员或者后厨,比如一个擅长颠勺的,一个擅长调酒的。
实践中的各种“没想到”
我寻思着这玩意儿应该不难, 就是点点点,拖拖拖。结果?真动手画草图、列功能清单的时候,我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你想:
- 顾客得有不同的性格和耐心?等待时间长了会不会发飙?满意度怎么计算?
- 菜品口味是不是得有随机性?比如同样的烤鱼,这回火候好就加分,下次烤糊了就扣分。
- 天气变化会不会影响客流量?万一下暴雪了,企鹅们还出不出门?食材会不会短缺?
- 员工管理也是个大头,企鹅员工会不会偷懒?会不会要求涨工资?生病了怎么办?
- 我还想加入一些互动元素,比如餐厅里可以有个小舞台,吃饱喝足的动物顾客可以上去表演个节目,或者企鹅服务员自己组个乐队啥的,增加点趣味性。当时我还参考了一些资料,说有的海洋馆搞什么“360度全息海洋主题球幕影院”,我就想,咱这企鹅餐厅能不能也搞个类似的,比如通过一个特殊的冰窗能看到海底世界啥的。
光是这些基础的逻辑,就够我喝一壶的了。更别提什么数值平衡、UI设计、音效配乐这些更专业的东西。我本来还想着,是不是可以搞个“丝路美食街”那样的特殊活动周,让企鹅餐厅也推出一些“异域风情”的菜品,比如“烤冰虫串”、“极地苔藓卷饼”之类的,吸引更多顾客。
结果,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最初那个简单的小目标,慢慢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发现,我一个人这点三脚猫的功夫,顶多也就是在纸上画画图,真要实现起来,那得是个团队的活儿。
最终的“成果”与感悟
这个《企鹅餐厅》的实践,也就停留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变成了一堆涂鸦和不成熟的想法。打印出来也就那么几页纸,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企鹅和乱七八糟的功能箭头。
但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 让我明白了,哪怕是一个看起来很“小”的游戏,背后也有一大堆东西要考虑。 那些我们玩起来觉得理所当然的流畅体验,背后都是开发者们无数个日夜的头脑风暴和辛勤劳动。
这回算是纸上谈兵了,不过也算是一种实践,至少我知道了以后再有这种念头,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也算是对游戏开发这个行当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下次有机会,说不定真找几个朋友一起,把这个《企鹅餐厅》给捣鼓出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