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这个“凌宜娴”的事儿。我听到这名字,就觉得挺雅致的,像那种江南水乡里头,温婉贤淑的小姑娘,让人心里头一下子就觉得挺美好的。
初识“凌宜娴”
我记得那会儿,是接手一个新项目,甲方那边给的名字,就叫“凌宜娴”。当时我们团队几个老爷们儿还开玩笑,说这项目名儿起得这么秀气,活儿干起来是不是也能轻松点,跟哄小姑娘似的,几句好话就妥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太年轻了,太天真了!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确实觉得还行。需求文档看着条理也还清晰,甲方对接人说话也客客气气的。我们就按照常规流程,开始拆解任务,分配人手,画原型图,设计数据库结构什么的。那几天,办公室里气氛还挺轻松,大家伙儿都觉得这“凌宜娴”姑娘,脾气应该不错。
深入了解后的“惊喜”
可好景不长。原型图出来,给甲方一过,问题就来了。这儿要改,那儿要加,原本看着挺简单的功能点,一下子就变得复杂起来。就好像你以为“凌宜娴”只是喜欢看看书、写写字,结果发现她还精通十八般武艺,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都得顶级配置。
我跟你们说,那段时间可真是折腾。
- 需求是天天变。今天说要个简洁风,明天又觉得加点动态效果更活泼。
- 细节抠得那叫一个细。一个按钮的颜色,能来回折腾三四遍。
- 关联逻辑特别绕。你以为改动A模块,只影响B模块,结果发现它还牵扯着C、D、E、F……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我们团队为了这个“凌宜娴”,那是天天加班,周末也搭进去不少。有时候半夜收到个消息,说某个地方用户体验不得马上调整。我那段时间,做梦都是在跟“凌宜娴”较劲,梦里头她一会儿变成个刁蛮公主,一会儿又变成个逻辑怪兽。
“凌宜娴”的真面目与最终搞定
后来我琢磨明白了,这“凌宜娴”,表面看着温婉,实际上骨子里头是个特别有主意、特别追求完美的主儿。她不是故意折腾你,她是真的对自己要求高,对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有执念。
知道了这点,我们也就调整策略了。不再是简单地应付,而是主动去理解她“完美”背后的逻辑。每次需求变更,我们都拉着甲方一起反复沟通,把各种可能性都摆出来,一起分析利弊。你还别说,这么一弄,虽然前期沟通时间长了点,但后期的返工确实少了很多。
前前后后大概折腾了小半年,这“凌宜娴”项目总算是顺利上线了。上线那天,我看着最终的成果,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累是真累,但学到的东西也是实打实的。这“凌宜娴”姑娘,真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我为啥对这事儿记得这么清楚?因为这项目做完没多久,我就因为身体实在扛不住,辞职休养了一阵子。那段时间,我躺床上就老琢磨,觉得这“凌宜娴”就像人生里头遇到的一些坎儿,看着挺吓人,真硬着头皮去扛,去琢磨,总能过去。过去了之后再回头看,那些折腾过你的,往往也是让你成长最快的。
这“凌宜娴”虽然过程挺磨人,但结果还算圆满。现在偶尔想起来,还会觉得,这姑娘,有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