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 型号怎么选?新手看这里就够了!

tmyb

要说这HTC VIVE,我折腾它的经历可真算得上是一波三折,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挺有意思的。那时候VR这东西刚火起来没多久,我这人就喜欢捣鼓新鲜玩意儿,寻思着怎么也得整一套来体验体验。

剁手前的纠结与选择

最开始的时候,市面上的VR设备选择也不算特别多,但HTC VIVE算是当时比较拔尖的了,尤其是那个灯塔Lighthouse定位系统,听上去就挺牛的,说是能提供房间规模的追踪,活动范围大。价格也不便宜,我记得当时看了好几款,什么HTC VIVE Cosmos,还有更早的一些版本,横下心,还是瞄准了口碑比较好的一个版本,具体型号有点记不清了,反正是需要连接电脑的分体机。

htc vive 型号怎么选?新手看这里就够了!

下单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反复确认家里的电脑配置够不够带得动,显卡、CPU、内存条,一项项对着官方推荐配置看。还我那台电脑平时也玩点游戏,配置还算过得去,应该能扛得住。

开箱与艰难的安装过程

快递到手那天,那叫一个兴奋!一个大箱子,分量还不轻。迫不及待地拆开,里面东西可真不少:一个头戴显示器,两个手柄控制器,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定位基站,再加上各种连接线、充电器,铺了一桌子。

真正的挑战从安装开始。

是那两个定位基站,这玩意儿得安装在房间的对角,而且得有一定高度,才能覆盖整个游玩区域。我家里当时也没啥现成的高架子,是搬了梯子,一个基站放在书柜顶上,另一个用一个临时的支架固定在墙角,为了能稳固,还用了点胶带辅助。光是找位置、固定这两个小黑盒子,就花了我小半天时间。

然后是连接电脑。各种USB线、HDMI线(或者DP线,记不太清了)往电脑主机上一通插。头盔上本身也拖着一根挺粗的线缆,连接到一个串流盒,再由串流盒连接到电脑。线缆整理也是个麻烦事,尽量不让它们缠在一起,还得保证玩的时候不会绊到脚。

htc vive 型号怎么选?新手看这里就够了!

驱动程序和配套软件的安装倒是相对顺利,按着说明一步步来,下载、安装、更新,一气呵成。就是等待的时间有点长。

初次踏入虚拟世界

一切准备就绪,我清空了客厅的一块区域,深吸一口气,戴上了那个略显笨重的头盔,拿起了手柄。

那一瞬间,我跟你说,真是“哇”的一声!

眼前原本熟悉的客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虚拟空间。虽然还能感觉到头盔的压迫感和线缆的束缚,但视觉上的冲击太大了。我试着在房间里走了几步,虚拟世界里的场景也跟着移动,低头能看到虚拟的手柄,抬手,虚拟的手也跟着抬起来。那种沉浸感,是以前玩电脑游戏完全体会不到的。

我记得第一个启动的是一个自带的教程或者小游戏,教你怎么使用手柄进行交互,比如拾取物体、指向、射击。虽然画面现在看来可能有点粗糙,但在当时,那种新奇感完全盖过了一切。

htc vive 型号怎么选?新手看这里就够了!

游戏体验与后续感受

之后我陆续尝试了不少VR游戏和应用。有那种让你站在高楼边缘体验失重感的,有拿着光剑砍方块的音乐游戏,还有一些射击和冒险类的。玩得最疯的时候,戴着头盔又蹦又跳,满头大汗,玩完了摘下头盔,感觉跟现实世界都有点脱节了。

不过新鲜劲儿过去之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 线缆的束缚:虽然是房间规模追踪,但那根长长的连接线始终是个累赘,玩得投入的时候总担心会绊到或者扯到。
  • 佩戴舒适度:头盔戴久了还是有点重,而且容易起雾,尤其是夏天。
  • htc vive 型号怎么选?新手看这里就够了!

  • 准备工作繁琐:每次想玩,都得先检查基站是不是开着,头盔、手柄有没有电,然后启动软件,进行空间校准,一套流程下来,热情就消减了一半。
  • 内容生态:虽然有不少好游戏,但真正能让人长时间沉浸的大作还是偏少,很多都是体验式的小品级游戏。

后来HTC也陆续推出了像VIVE Pro 2、VIVE Cosmos精英套装,还有那个听起来更牛的VIVE XR精英套装,说是把VR和MR都整合到一起了,而且还有一体机形态的VIVE Focus系列,摆脱了电脑和线缆的束缚,轻便了不少。我这套老设备,就渐渐吃灰了。

折腾HTC VIVE的这段经历,虽然有汗水有折腾,但确实让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虚拟现实的魅力。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算是见证了一个技术从初步探索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初次进入虚拟世界的惊喜,还是挺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