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实况11人”这档子事儿,主要是怎么一步步把我那支队伍给拉扯起来的。
最初的想法和准备
刚开始玩这11人模式,有点懵。手里一堆球员,但感觉不成体系。我就琢磨着,不行,得自己好好规划一下,不然踢起来太乱了,净输球谁受得了。
第一步,我先定了基本的阵型。 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攻守兼备的,所以选了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阵型,这样球员安放起来也顺手。具体哪个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个自己用着舒服的,前后场人数得均衡点,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光屁股挨打。
挑选球员的那些事儿
这部分可真是费了我不少功夫。球员那么多,属性也五花八门,看得我眼都花了。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下手:
- 平衡性是关键:就像他们说的,一个队伍里,你不能光想着进攻,后防跟纸糊的一样也不行。我尽量保证每个位置都有合适的人选,前锋得能进球,中场得能控制局面,后卫得稳当。
- 看球员的属性:这个最直接了。速度快的放边路,身体壮的顶中间。比如他们提到的那个迪马利亚,虽然个子不高,身板瞧着也瘦小,但人家灵活,左脚将打右边锋,内切起来特别有威胁。还有那个叫基恩的,身高马大,一米八几,对抗能力肯定错不了,脚下力量听说也足,这种就是禁区里的硬茬子。
- 球员的特点和类型:有的球员是“偷猎者”,专门在禁区里找机会;有的是“前插攻击手”,中场球员也能突然冲到前面给你来一下。这些我都得考虑进去,让不同特点的球员搭配起来。比如,禁区里放个“偷猎者”,再配个能做球的中场,这不就好起来了嘛
- 惯用脚也得瞅瞅:左脚将放右路,右脚将放左路,有时候能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内切射门或者传中都更顺溜。
我当时就是这么一点点筛选的,把手里的球员挨个瞅,哪个适合哪个位置,哪个跟哪个搭配更有时候也看球员是哪个国家的,比如巴西球员普遍技术好点,德国球员作风硬朗点,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践和调整
选好人之后,就拉出去练。 踢了几场下来,总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可能某个位置的球员不太适应我的打法,或者两个球员之间没什么化学反应,球传不到一块去。这时候就得调整,果断换人,或者改变一下球员在场上的任务。
我记得刚开始组的时候,中场老是失控,被人打反击一打一个准。后来我就把一个偏进攻的中场换成了一个防守更硬朗的,情况就好多了。还有就是前锋,一开始用个速度快的,但老是被对方高大后卫欺负,后来换了个身体强壮点的,就能站住位置了。
这过程就是不断尝试,不断摸索。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球员,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出他的特点,效果反而出奇地
最终的成果(目前来看)
现在我这套阵容,虽然不敢说是最顶级的,但至少用起来顺手多了,球员各司其职,配合也默契了不少。进攻能打出点套路,防守也不会一捅就破。看着自己一手搭配出来的队伍在场上踢得有模有样,那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就拿那个迪马利亚来说,放右边锋,确实好用,突破传球都挺犀利。锋线上那个基恩,禁区里抢点也确实有两下子。
打造这个“实况11人”队伍,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的过程。没什么捷径,就是得多琢磨,多实践。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下次有机会再聊聊具体的战术啥的,那又是另一番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