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仿写练习,叫《草如茵 柳如眉 仿写》,我一瞅这题目,不就是学着人家说话的调调,再自己编几句嘛听着是挺简单的,可真上手了,还是得琢磨琢磨。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肯定是先得把原句给吃透了。 “草如茵,柳如眉”,这两句多美。“茵”是毯子、垫子呗,说草长得又密又软,跟铺了层绿毯子似的。“眉”?姑娘的眉毛,弯弯的,细细的,说柳条儿那形态,多形象!这仿写,不光是找俩词儿一对就完事儿了,得有那个画面感,那个味道。
第二步,我就开始满世界找类似的句子。 我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也上网搜了搜,看看人家都是怎么写的。找到不少,比如:
人如花,时如水
颜如玉,面如霜
星如眼,雪如花
月如盘,天如盖
我发现,这些句子都是“啥如啥”的格式,而且前后两个“啥”大多是同一类事物,或者意境上能搭得上的。比如“草”和“柳”都是植物,写景的。“人”和“时”就有点抽象了,但也有内在联系。这些例子给了我不少启发,让我知道大概往哪个方向使劲儿。
第三步,我就开始自己瞎琢磨,试着写了。 我净想些不着边际的。比如想写“天如锅盖”,虽然也像,但一点美感都没有,太土了,哈哈。还有想写“路如带,楼如山”,也还行,但总觉得少了点原句那种灵气。
第四步,我重新回到原句,感受那种自然的、柔美的意境。 “草如茵”,绿色,柔软,平铺开。“柳如眉”,绿色,纤细,弯曲。都是春天里常见的景物,带着生机和美感。我就想,我也得找这种感觉的。
我就开始琢磨了:
能不能写点天上的?比如“云如絮,霞如锦”。这个感觉还行,“絮”轻飘飘的,“锦”色彩斑斓,都有那个形态和质感。
能不能写点水边的?比如“湖如镜,山如屏”。“镜”是平的,能反光,“屏”是立着的,能当背景。这个也还挺对称。
再想远一点,夜空?“星如钻,月如钩”。“钻”亮闪闪的,“钩”是月牙儿的形状,也挺形象。
第五步,就是反复比较和修改了。 我把自己想出来的这些句子,跟原句“草如茵,柳如眉”放一块儿念念,看顺不顺口,意境搭不搭。有的词儿可能第一感觉不错,但念叨念叨就觉得差点意思,那就得换。比如我一开始想的是“星如灯”,后来觉得“灯”太人为了,不如“钻”自然闪耀,就改了。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虽然没写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作,但感觉对这种“X如Y”的比喻手法理解更深了点。主要是得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点,还要有点儿美感联想。就这么个过程,记录一下,也算没白琢磨。
这个仿写练习,看着简单,挺考验观察力和联想能力的。得多看,多想,多试,才能找到点感觉。我这也就是抛块砖头,大家有啥好想法也可以交流交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