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东京奥运会,我这一路看下来,真是感慨万千,尤其是那个观众的事儿。
大伙儿都盼着,毕竟奥运会嘛多大的事儿。我也是寻思着,就算去不了现场,在家瞅瞅电视转播,感受下那气氛,也挺得劲的。那时候谁能想到后来会整成那样?
结果,这疫情一来,整个世界都乱了套。东京奥运会先是宣布延期,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这事儿悬了。延期之后,各种消息就跟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往外冒。就爱瞎琢磨这些国际大事,没事儿就喜欢看看新闻,听听各路分析。
最开始的风声是啥?说是可能要限制入场人数。我想,行,特殊时期,安全第一,少点人就少点人,总比不办强。那时候还抱有点幻想,觉得好歹能有点人气儿。
观众问题逐渐升级
没过多久,风向又变了。开始有消息说,海外观众可能就别想了。嚯,我心想这一下影响可就大了去了!奥运会不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大聚会嘛没海外观众,那气氛得打多少折扣。不过转念一想,也对,跨国旅行风险太高,万一出点啥事,谁也担待不起。
然后,最让人大跌眼镜的猜测就来了。 有人开始嘀咕,说干脆就“零观众”得了!我当时一听,差点没把水喷出来。开玩笑?奥运会没观众?那不就跟运动员内部搞个大型训练或者汇报演出差不多了?那场面,想想都觉得冷清,运动员在场上拼搏,看台上一片空荡荡,这叫啥事儿。
- 我琢磨着,这日本奥委会的头头们,肯定也是头大。一方面是几十年的期盼,投入了那么多钱和精力。
- 另一方面,是这该死的疫情,安全压力山大。
后来日本奥委会主席山下泰裕也出来表态了,说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的比赛环境,“零观众”也是有可能的。这话一说,我心里基本就有数了,估计八九不离十了。毕竟安全这根弦,谁也不敢松。
再说说钱的事儿。 我看不少报道都提到了,这东京奥运会的预算,本来就已经超了不少了,比最初申奥时候说的那个数,翻了好几番。这下可要是没观众,门票收入铁定是泡汤了,还有那些个赞助商、周边产品销售,肯定也得受老大影响。有经济学家算账,说这届奥运会搞不好要成“史上最亏”的一届,亏损的数目听着都吓人。你想想,花了那么多钱,结果连个热闹的场面都撑不起来,这心里能不憋屈嘛
最终的落地与我的感受
果不其然,临近开幕,消息越来越确凿。绝大部分场馆,包括开闭幕式,都宣布不接待观众了。我记得有个数字,好像是96.5%的比赛都是空场进行的。这真是奥运史上头一遭了。
我就在那琢磨,运动员们得是啥心情?辛辛苦苦准备了四年,甚至更久,好不容易站上奥运赛场,结果台下空无一人,听不见欢呼,看不见挥舞的旗帜。虽然说比赛还是那个比赛,金牌还是那个金牌,但那感觉,肯定差老鼻子了。
这整个过程看下来,从一开始的满怀期待,到中间的各种猜测、担忧,再到3“零观众”的尘埃落定,我这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这也不是说谁对谁错,就是大环境逼到那份儿上了,没办法。他们也是竭尽全力想让全世界的运动员能参赛,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实践下来就是,我通过持续关注新闻动态、分析各方表态,一步步看着这个“没有观众的奥运会”从一个遥不可及的猜想,变成了冰冷的现实。 这也算是亲身“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个体育新闻,更像是一个观察世界如何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窗口。真是活久见,啥事儿都能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