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女儿突然问我:“班里小朋友说我走路像小鸭子,爸爸什么是公主气质呀?” 这一问可把我噎住了,咱普通家庭哪懂这些。但闺女眼巴巴看着,我这个当爸的不能怂,干脆撸起袖子自己研究!
第一步:先从“架子”练起
我琢磨着气质这东西,得有个样儿?翻了好些资料说体态是关键。第二天晚饭后,我就拉着闺女在客厅“罚站”了:后背贴着墙,后脑勺、肩膀、屁股、脚后跟四点一条线。好家伙,刚站两分钟她就龇牙咧嘴:“爸爸,背上蚂蚁在爬!” 我自己悄悄试了下,嚯,原来我溜肩驼背二十年!
现在养成习惯了:
- 每天刷牙时贴着墙站5分钟(电动牙刷计时刚好)
- 走路假装头顶有本字典(闺女现在动不动就摸头顶)
- 坐椅子只坐前三分之一(亲测吃饭不容易洒汤)
第二步:声音从“炮弹”变“棉花糖”
有天闺女跟同学视频,那嗓门震得我耳朵嗡嗡响。我突然想起网上说的“公主音”,晚上就玩起了吹蜡烛游戏:桌上点根蜡烛,让她说句话把火苗吹歪但不许灭。刚开始她吼得蜡烛差点夭折,练了三四天,现在居然能用气声说:“爸~爸~帮~我~削~铅~笔~” 别说,这蚊子叫比炮仗声顺耳多了!
第三步:旧裙子剪出“千金感”
看明星走红毯发现个门道——她们衣服都特别素净!翻出闺女幼儿园汇演穿的亮片裙,咔嚓两剪子:把晃瞎眼的装饰全拆了,袖口改成小荷叶边。周末穿着改好的蓝裙子去公园,卖气球的大爷居然说:“这小闺女儿像画报里走出来的!” 闺女得意得小胸脯挺老高,看来简单干净比花里胡哨管用。
最重要的发现:自信是“装”出来的
昨天学校开放日,我猫在教室后门偷看。老师问谁想讲故事,闺女蹭地举手,上台时左脚绊右脚差点扑倒。你猜怎么着?人家站稳后居然来了个屈膝礼,奶声奶气说:“不好意思,我的水晶鞋有点调皮~” 全班小朋友咯咯笑,连老师都竖大拇指。回家路上问她哪学的,她眨巴眼:“爸爸不是说走路要轻吗?摔跤就当是给地板行个礼呗!”
折腾三个月,最大的感悟是:哪有什么天生公主,不过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有模有样。现在出门闺女主动帮邻居奶奶提菜篮,电梯里遇见生人也不躲我身后了。今早刷牙时,镜子里的我居然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敢情培养闺女还顺带改造了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