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偷懒直接百度“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是谁”,结果弹出来全是夏洛克的名字。可仔细一琢磨不对劲,这货明明是个放高利贷的犹太商人,跟葛朗台那种抠搜老头压根不是一路人。
一、翻剧本翻到怀疑人生
那天把《威尼斯商人》剧本摊开在桌上,从第一幕开始拿笔画重点。夏洛克第一次出场跟安东尼奥谈借款,张口就是“您曾经骂我野狗”,嚯这怨气快冲破纸了。看到割肉契约那段我眉头直皱,这哪是贪财,安东尼奥船队沉没时他眼睛发光喊“感谢上帝”,明显是憋着报仇。
- 第三天半夜查到关键资料:
- 16世纪威尼斯法律白纸黑字写着,基督徒借钱给同胞不准收利息
- 犹太人被赶到贫民区关着,白天才能出来干活
- 安东尼奥当街朝他脸上吐口水
看到这儿我钢笔啪嗒掉地上了。好家伙,这放现在不就是被迫住城中村还天天挨揍的打工人?人家白纸黑字签的契约,凭啥骂他恶毒?
二、扒角色就像剥洋葱
把第三幕法庭戏反复读了五遍。鲍西娅说“割肉不准流血”那段,剧本里夏洛克有个动作描写——他手里的刀子突然掉了。后面别人逼他改信基督教时,莎翁特意写他“身体晃了晃”。这细节太狠了,信仰是犹太人的堡垒,难怪有学者说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惨烈的精神屠杀。
更绝的是退场安排,安东尼奥他们欢天喜地吃庆功宴,镜头扫过空荡荡的法庭,就剩个犹太老头在捡被风吹散的合同纸片。我盯着这页剧本半天没动,突然就理解了导演为啥总让演员佝偻着背走出去。
三、被闺女问倒之后
上周辅导初三闺女作业,她指着练习册问:“老师说夏洛克是资产阶级吸血鬼代表,可犹太人不是不能置产吗?”好家伙,这问题把我整懵了。连夜翻宗教史才搞明白,中世纪犹太人被迫搞放贷,是因为基督教禁止他们买地、当工匠甚至种田!
最讽刺的是
- 莎翁在法庭戏给夏洛克写了378个单词的独白
- 其中28次提到“犹太人”三个字
- “你们用毒蛇咬我们还要嘲笑伤口”这句直接标黄
合上电脑才凌晨三点,窗外下着雨。突然想起去年看的纪录片,威尼斯犹太人隔离区那些发霉的墙壁,跟剧本里夏洛克住的黑巷子重叠在一起。
四、公开课翻车现场
前几天在中学开文学讲座,讲到“夏洛克要钱还是要命”的段落,台下学生齐刷刷喊“钱!”后排俩男孩还故意学奸商搓手指。等我放出16世纪威尼斯地图,把犹太人隔离区、教堂、刑场的位置标出来,全场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声。
最绝的是下课有学生追出来问:“老师,那个一磅肉的契约要是搁夏洛克能告赢安东尼奥违约吗?” 我当时笑得直拍大腿,法律小天才这思路比教参犀利多了。
现在看见课本上“吝啬鬼”仨字就难受。 上周买菜路过当铺,橱窗里金链子晃得人眼花,突然想起夏洛克那句台词:“你们夺走我养家糊口的行业,还指责我的晚餐有肉味。” 回家就把书架上的莎翁全集挪到了最顺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