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躺床上刷手机,突然看到好几个平台都在推户田惠梨香老剧的片段剪辑,底下评论一水儿在刷什么“AV梗”。我寻思这名字听着耳熟,但咋就和AV扯上关系了?干脆打开电脑查查看怎么回事。
动手查资料
先打开搜索框,把“户田惠梨香 AV”几个字敲进去。结果跳出来的全是正经日剧《SPEC》的剧照和花絮,压根没任何不相关的内容。我又不死心,特地翻了十几页搜索结果,连犄角旮旯的论坛都点了,还是屁都没找到。这时候更纳闷了——明明这么多人刷,源头到底在哪儿?
转头我又跑去微博和B站搜实时话题,发现确实有不少人玩这个梗。有粉丝在超话里急得跳脚解释:“人家是正经演员!AV是剧里角色名!” 我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扒出《SPEC》的演员表,好家伙,户田惠梨香演的角色真叫“当麻紗綾”,缩写念快了不就是“AV”吗?
验证热度来源
为了验证是不是真因为这个梗火了,我蹲着看了一小时数据监测工具。发现关键词热度在两天前突然蹿高,刚好和某个搞笑博主剪辑的短视频发布时间吻合。那视频里特意把角色喊“当麻さん”的片段加速循环,弹幕全在刷“AV桑”,播放量直接破百万。
我又翻出几个二次创作的热门视频看评论区:
- 有人说室友听了梗跑去搜资源结果看了通宵刑侦剧
- 有人把角色截图P成DVD封面配上“绝密影像”文字
- 连电商平台都冒出“同款AV桑耳机”这种离谱商品
搞明白传播逻辑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谐音梗遇上二创狂欢。十年前的冷门角色名被年轻人挖出来,缩写在中文语境里产生了歧义,加上段子手推波助澜,莫名其妙就成了流量密码。最逗的是海外粉丝论坛,有人机翻中文讨论贴,老外一脸懵发帖问:“Why is Erika Toda trending on Chinese AV sites?”——得,误会又加深一层。
我查了查数据走向,这波热度来得猛去得也快,现在搜索量已经跌回日常水平了。这种网络迷因就像野火,烧起来的时候漫天红光,也就几根枯草在噼里啪响。天亮火灭之后,除了梗图和热搜截图,啥也剩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