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贼迷茫
前两天看着公众号后台那点可怜的阅读量,愁得我薅掉好几根头发。琢磨半天,不行,不能这么瞎搞了。我得好好规划下山楂岛到底发点啥玩意儿,总不能一直自嗨?看着别人家动不动10万+,眼红归眼红,咱得动真格的。
笨办法开干
说干就干。我先摸出个旧本子,管他三七二十一,把平时刷屏看到的、让我自己都忍不住点的爆款标题全给扒拉下来。什么“我靠这个月副业赚了5万”,“90后宝妈在家带娃年入XX万”,只要看着手痒想点的,统统抄!抄完一看,好家伙,厚厚好几页。这还没完,我又翻出后台数据,把过去阅读量稍微高点的几篇老底儿都翻出来,戳着屏幕挨个找规律。
蹲点“偷师”
光自己琢磨不行,得看看读者爱看我厚着脸皮泡在粉丝群里当“隐形人”,看他们聊得火热的话题是吐槽最多的痛点又在哪儿。顺手还翻了翻评论区,连骂街的都仔细瞅两眼,重点看是骂得不够爽还是骂到点子上了。还真让我摸到点门道:
- 开头不吸睛?秒关!谁有空等你铺垫。
- 光讲大道理没用,得塞点能直接抄作业的硬货。
- 评论区得留钩子,不然看完就跑,屁都不放一个。
憋出个“野路子”规划表
折腾了两天,桌子铺满了废纸。我捡起一张相对干净的,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表格,开始硬憋栏目框架。核心就一条:死磕互动!每周更新方向大概定成这样:
- 周一踩坑记:专门写我这周搞砸了啥事儿,越惨越好笑越有共鸣,结尾必须问一句“你们遇到过没?”
- 周三干货甩卖:不整虚的,直接把某个小技巧扒光了讲,比如“3分钟做诱人标题封面图”,结尾丢个自测小工具链接(这不算网址?就说个形式)
- 周五开闸放水:征集粉丝故事或提问,选几个出来使劲聊透,评论区喊人一起来掰头
标题格式也统一套个简单模板,像啥“手把手教你XXX?”或者“我靠这招XXX了?!”这种看着就带劲的。
小范围试水,怂着上
规划写得天花乱坠,没实践都是屁。我挑了最容易共鸣的“踩坑”主题打头阵。素材现成的,就写上周拍视频折腾三小时导出失败那破事儿。标题直接改成《折腾3小时拍视频全崩了?蠢哭实录+避坑指南!》。发出去那几分钟,手心都在出汗。
数据炸了,人懵了
好家伙,半小时就破了我平时一天阅读量!评论唰唰涌进来:“哥你这经历我熟!上次我...” “导出失败+1,妈呀原来重启软件就行?”... 连平时潜水的老粉都冒泡分享自己更蠢的操作。更吓人的是分享数蹭蹭涨,后台显示好多人直接转给了同事朋友,大概意思就是“快看这傻缺,平衡了!”。我蹲在电脑前头,一边傻笑一边疯狂回评论,手指头都快敲抽筋了。
回头看,血泪总结
这回规划能成,说白了就抠准两点:放下身段当“活人” 和 把评论区当主战场。别端着,该露蠢就露蠢,该求教就求教。内容规划真不是搞学术研究,非得弄得多高大上。就一句土话:大家爱看啥、愿意聊你就喂现在我写东西前都会扪心自问:这玩意儿发出去,我自己愿意点开看吗?能忍住不吐槽吗? 要是自己都虚,趁早撕了重写。薅掉的头发虽然回不来了,但这波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