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门神是什么做的?(揭秘古代门神用料的方法!)

tmyb

上周逛古玩市场看见个桃木板刻的门神,突然就琢磨起最早的门神到底是啥材料做的。说干就干,回家就开始扒拉资料查证。

第一步:翻老书查门神源头

先从书柜底下抽出那套积灰的《山海经》和《礼记》,好家伙翻得我手指头都黑了。发现《山海经》提过“神荼郁垒”俩兄弟能治鬼,这就是最早的门神传说!但里头压根没说人们是画在纸上还是刻在哪。

最早的门神是什么做的?(揭秘古代门神用料的方法!)

不死心又翻东汉的《独断》,里面倒是明确说汉代人直接把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板上,叫“桃符”。初步锁定材料——木头!而且是桃木!

第二步:找实物证据

光文字不行,赶紧坐地铁奔省博。在商周展区瞪着眼睛找了俩钟头,终于看见个巴掌大的商代陶器残片,上面有模糊的浮雕兽面。讲解员说这种猛兽图案就是早期的门户守护神雏形。我隔着玻璃柜使劲瞅,心里嘀咕:这玩意儿可是泥巴烧的,和汉代桃木路数不一样!

第三步:动手复刻实验

干脆去建材市场买了块桃木边角料,10块钱搞定。拿刻刀想复制书上说的“画神像”,结果削了半小时手都酸了才发现:桃木纹路又硬又密,刻人物线条巨费劲!古人用这玩意儿肯定不是雕刻精细人像,估计就简单刻个名字或者符号。

接着我又捣鼓了泥巴——学商周人捏门神。湿泥好定型,刻兽脸方便多了。但放阳台晒干后裂成八瓣,啪嗒掉地上碎成渣。怪不得后世改用更耐久的桃木

最早的门神是什么做的?(揭秘古代门神用料的方法!)

查证文字禁忌

睡前刷手机刷到《后汉书·礼仪志》里的记载,豁然开朗!汉代人除了挂桃木板,还要在上面写“神荼”、“郁垒”名字——敢情最早的“门神”是文字符号!立马拍大腿:破案了!材料是桃木,形式就是刻字挂牌!

最终研究结论

  • 最早的材料:商代用陶土/泥塑——易碎不实用
  • 主流定型:汉代用桃木刻字——便宜又能驱邪
  • 最早的门神是什么做的?(揭秘古代门神用料的方法!)

  • 关键证据:门神早期就是名字符咒,压根不是人像画!

现在看着手里这块坑坑洼洼的桃木板,突然理解为啥后来改贴纸画门神了——在硬邦邦的桃木上刻人像?搁古代也是要命的手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