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背景音乐啥作用?揭秘配乐如何提升喜剧效果

tmyb

前几天我又重温了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看完就琢磨一个问题:这片子的背景音乐到底有啥用?为啥一配音乐,笑点就变得更搞笑了?干脆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呗。

一大早起床,我把电影翻出来,专门挑了那几个最经典的搞笑场景重看。先是主角阿星练球那段,画面里他动作笨手笨脚的,音乐一响我就笑喷了——那调子轻飘飘的,像个小孩子玩玩具,一下子就把滑稽味儿放大了。我按下暂停键,仔细听了几遍,发现是笛子和电子乐混搭的,节奏不快不慢,正好跟阿星的扭来扭去对上点,这音乐简直是在嘲笑人似的。

我点开电脑上那段群殴打斗的戏。周星驰扮成大师兄出场的画面太经典了,配上那种摇滚乐,咚咚咚的鼓点敲得飞快,跟他在场上飞踢的样子同步起来。我自己都跟着音乐拍起桌子来了,这节奏突然加快,搞笑的紧张感直接拉满。我又翻出剧本看了看,剧本上压根没写音乐该咋配合,全是周星驰在现场临时发挥的。难怪观众笑得那么嗨。

少林足球背景音乐啥作用?揭秘配乐如何提升喜剧效果

为了验证想法,我叫上老婆一块儿试了试。我闭着眼睛听音乐,她给我描述画面。比如那个“铁头功”片段,音乐突然换成交响乐,气势汹汹地,配上主角撞破墙壁的傻样子,反差大得让人忍不住笑场。我俩来回试了好几遍,总结出音乐的几个小把戏:节奏慢就放大憨傻感,节奏快就制造滑稽紧张,风格一变就直接玩反差。这些细节在电影院里可能一闪就过,但仔细扒拉下来,音乐真像个隐形帮手。

搞完这些,我脑子里清楚多了。电影配乐不是随便乱放的,它在喜剧里干的全是脏活累活:让笑点更刺眼,让观众跟着乐子走。说白了,音乐就像炒菜的调料——不加的话味道淡,加对了锅气立马窜上来。下次我再看喜剧片,肯定先盯上那段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