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手机看见条新闻,说英国最贵风景画拍卖价破亿,标题写着"特纳创作"。我当时就懵了——这特纳到底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咋名字听着像法餐菜名,画又挂在英国美术馆?挠着头打开浏览器,噼里啪敲键盘开查。
第一步:全网乱搜翻车现场
先搜"特纳画家哪国人",结果跳出来全是旅游广告。气得我把关键词切成"特纳 国籍",这才扒拉出维基百科。开头第一句就写着"英国画家",我反手拍大腿骂自己蠢——原来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个土生土长伦敦佬!
- 谷歌艺术里翻到他27岁画的《海上渔夫》
- 泰特美术馆官网显示他14岁进皇家美术学院
- 维基资料说老头1849年死在切尔西自家里
可这英国人咋起了个法国名?手贱又搜"特纳名字起源",发现Turner在英语里就是个普通姓氏,类似张王李赵。得,自己文盲闹了笑话。
第二步:钻牛角尖遇神转折
本来以为这事结了,半夜刷纪录片时突然看到个细节:1820年特纳在巴黎办过展!弹幕还有人吵"法国培养的画家"。我这轴劲儿上来了,凌晨两点翻墙扒资料,结果扒出更迷惑的事——巴黎沙龙评论家当时骂他的画"像是把颜料泼在画布上"!
抓着头发重读拍卖新闻细节,发现最贵那幅《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创作于1839年,正好是特纳从法国受气回来后的爆发期。老头把英国海港画成末日场景,灰蒙蒙的云里透着血红色晚霞。我盯着手机屏上的缩略图倒抽冷气:这英国人用法国人最嫌弃的画法,把英国夕阳卖出天价?!
实践小结
- 查资料不能只看名字发音想当然
- 画家被骂惨的风格可能最值钱
- 爱国情怀在艺术市场里能溢价
现在算整明白了:特纳用英国海港画英国悲情,但技法融合了欧洲大陆的抽象感。当年在巴黎挨的骂,百年后全变成英镑堆在拍卖槌下。关电脑前突然乐了——幸亏当年法国评论家没夸他,不然这画指不定还卖不出破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