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唠唠我在上海折腾娱乐直播的经历。上个月不是刷到好些本地主播火了吗?我心一横也跳了坑,结果摔得鼻青脸肿。不过现在摸出点门道了,这就把踩的坑和填的土给你捋一遍。
开头真是一团乱麻
刚开始贼天真,觉得举着手机就能干。蹲在南京东路天桥上开播,刚吼两嗓子"老铁们看外滩夜景",旁边卖发光气球的大叔音响声直接盖过我,观众秒速闪退。得,第一课:场地不是随便选的。后来专门扛着三脚架满街转悠测试,发现北外滩傍晚人少灯光美,收音效果还贼棒。
装备折腾到吐血
原先用手机自拍摄,观众总发弹幕说我脸绿得像苦瓜。连夜研究打光,花188块买了能变色的环形灯,结果开最亮档把脸照得像油炸面团。后来淘了个二手柔光箱,关键操作是拿半透明垃圾袋罩灯上,瞬间高级感拉满。最坑的是麦克风,开始用9.9包邮的领夹麦,地铁开过全是"轰隆隆"电流声,咬牙换成防风麦才清净。
内容试错试到怀疑人生
头三天学别的主播唱歌跳舞,结果破音跑调被疯狂嘲笑。改成讲段子,冷场时自己尬笑的声音比段子还响。有回播豫园夜景时突发奇想唱京剧,居然炸出个北京老哥狂刷火箭,才发现直播间里藏着一票戏曲迷。现在固定每晚八点搞"上海老歌新唱",把周璇白光的老调子混着电子乐重编。
互动玩出花活儿
有次观众起哄让我吃蟹黄包测评,当场叫跑腿买来直播开吃。结果汤包溅得满脸油,观众截图做成表情包反而火了。现在每次开播前准备三个互动游戏:猜下一艘游船的颜色、听汽笛声辨船只、外滩灯光变色倒计时,输的观众罚发沪语弹幕,气氛带得飞起。
数据复盘救了大命
开始根本不会看后台,播完就睡。直到有天发现某次唱《夜来香》时观众停留暴涨,才懂要研究流量密码。现在用最笨的办法:拿小本子记每五分钟的弹幕数。发现提到"弄堂回忆""梧桐树"时观众最活跃,后来专门设计了一条从静安别墅到武康路的怀旧路线直播。
折腾这一个月,摔得最狠的五跤总结成技巧:
- 场地要提前踩点测网络,别信运营商信号图
- 灯光宁暗勿曝,柔光罩比贵设备管用
- 才艺不够地域特色凑,老歌混搭意外香
- 准备三套互动方案,现场随时切换
- 记纸质数据比看后台更直观
昨天收到平台提醒说流量超83%同城主播,虽然现在收入刚够买蟹黄包,但看着满屏"再来首金嗓子"的弹幕,值了。这活儿比坐办公室打工累三倍,可当你站在乍浦路桥直播时,身后是流淌的苏州河,镜头里是万家灯火,突然就懂了为啥这么多人往这儿冲。下回跟你们唠唠怎么用便利蜂的关东煮搞深夜互动,可比打工人搬砖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