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有人讨论马尔克斯的小说,我就琢磨着这名字挺熟,好像在哪本杂志角落瞟见过。点开评论区一看,嚯,满屏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有人说读他的书像做梦一样,现实和幻想搅和得分不清!我心说真有这么神?正好家里书架落灰的《百年孤独》被我瞅见了,干脆扒拉出来,打算亲自会一会这位大作家。
从翻不开书到死活放不下
开头是真难啃!那第一页摊开,什么吉卜赛人、冰块、布恩迪亚家族……名字长得像裹脚布,关系更是弯弯绕绕乱得像理不清的耳机线。我看得头大,心想这都啥跟扔一边的心都有了。可转念一想,那么多人都说凭啥我就读不下去?赌气似的又翻开,硬着头皮往下读。
坚持到第三遍看那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我忽然就怔住了!这味儿不对?这“多年以后”不是预知未来吗?可“回想”又是过去了?这时间线……怎么揉一块儿了?像是先站到了山顶,然后回头指给你看山脚的某个时刻。真怪,可怪得让我心里咯噔一下。
- 人名循环套娃:读到后面才发现,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阿玛兰塔……这些名字像家族诅咒一样重复出现。光“奥雷里亚诺”就不知道有多少个!记名字记到想撞墙,只能拿支笔在旁边画家族树,歪歪扭扭像蜘蛛网。
- 奇幻像喝水一样自然:死人继续在家里溜达唠嗑;美人儿吃土充饥还能飘上天;一场失眠症蔓延,人忘掉东西的名字,得往牲口身上贴标签……这些在书里被当作“事实”平静叙述,角色波澜不惊,好像就该这样。
- 时间像团揉皱的纸:过去、现在、未来搅和在一块儿讲。刚写到下雨,下一句可能就跳回几十年前哪个老祖宗干了件啥事。看得人得掐自己大腿,提醒自己现在在哪一段。
读进去才发现这世界太“黏糊”
硬着头皮读了几十页后,怪事来了。书里那个叫马孔多的小镇,那片下雨下到发霉的土地,那些疯疯癫癫又执着得要命的布恩迪亚们,像沼泽地里的藤蔓,开始缠住我的脑子。放不下书了!吃着饭想起蕾梅黛丝升天,刷牙时琢磨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那会儿在客厅翻书,我老婆过来瞅一眼,看我皱着眉一脸严肃,嘀咕了一句:“看小说还能看出便秘表情?”
熬夜看完几页,合上书那一下,整个人都是懵的。家族彻底消失了,羊皮卷上的预言应验了,一种巨大的宿命感跟窗外的黑夜一样盖下来。马孔多仿佛成了个真实存在过又湮灭的地方,那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漫长、离奇、粘稠、醒来了还能闻到雨腥气的梦。
这一趟折腾下来,我算有点明白马尔克斯的“魔幻”劲儿打哪儿来了。不是说写得多花哨多神秘,而是把那些明明离谱得像天方夜谭的东西,写得跟今天家里白菜多少钱一斤一样,稀松平常。现实和幻想在他手里被揉碎了,像生鸡蛋打在面粉里一样,搅匀了,摊开了,烙成一张分不清彼此的大饼。你想把它按“正常”的逻辑拆开?没门儿!就这么整个儿咽下去,嚼着嚼着,那种荒诞底下的人味儿、孤独、执着,反而一股脑儿渗出来了。这感觉,就跟把现实这张纸撕开一条缝,让你从缝里瞥见了另一个光怪陆离,却又莫名熟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