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一直对考古学特别感兴趣,刚好朋友搞了个小型的民间考古活动,就叫我去帮忙。我心想这肯定好玩儿,直接答应了。
活动第一天,我们去了郊区的一处老农舍附近,大家想着找点古物玩玩儿。我先蹲下来拿小铲子随便挖了两下,结果啥也找不着,全是土块和石头。朋友还笑话我动作慢,我脾气一上来就多挖了几铲,没想到铲子碰到个硬东西,一用力就咔嚓一下碎了——原来是个破陶罐子碎片。这下把周围搞得乱七八糟,还浪费了时间。
难点一:找对地方太难
发现这个错误后,我赶紧停下来看资料。提前我翻过一些书,但没咋认真看,就知道那片农舍有历史背景。结果我们选的那块地,据本地老农说是以前丢垃圾的坑,根本不适合挖文物。折腾了两天,东西没找到几样,还惹了一身灰。
难点二:工具用不好闹笑话
接下来我们换了块地儿,我拿起铁锹猛干。可土挖得太深,里面的碎骨头一碰就烂。旁边老手提醒我用软刷慢慢刷,我却懒得理,结果一件小铜钱被我蹭花了边角。差点没被大伙儿骂死。
难点三:记录数据总出错
过程里我还得帮着写笔记。开头我觉得简单,就拿手机随便拍照片、记位置。可晚上回家整理时,照片模糊得看不清,笔记也写得乱七八糟。后来核对才发现,位置标反了,照片时间也不对。朋友气得直跺脚,说这玩意儿不靠谱。
难点四:团队沟通一团糟
最难的部分是跟大伙儿配合。我在那儿埋头干,朋友吼着“慢点挖”,我当没听见继续快干。加上那天天热,大家火气都大,一整天就在吵架中过了。本来半天能搞定的活,拖成了三天。
这些坑都踩完,我可长了记性。一周,我们终于搞定一个小项目:挖出几个完整的陶片,还整理成小展览。过程里我慢慢总结出四个避坑指南,现在分享给大家。
避坑指南:
- 选场地别瞎来。 提前问问当地人、翻点老地图,省得白白浪费时间。
- 工具要轻手轻脚。 小物件用刷子别用铲子,磨磨性子就
- 记录用笨方法。 带个小本子一笔一划写,照片别懒省事。
- 和队友多念叨。 干前开个会商量干活中多喊几声提醒。
活动结束时,我们总算搞出点小名堂。我回头想想,差点因为这些小坑放弃,但学会了这些法子以后,下回就简单多了。大家试过一次,包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