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手机突然看见曾少眩的名字弹出来,我心说这网球大佬退役后总不能天天喝茶看报?立马打开浏览器一顿搜。
第一步先冲他微博,结果最新动态还停在半年前。又跑去查江苏体育局官网,翻了三页公告屁都没找着。正抓耳挠腮,突然刷到篇本地媒体采访——好家伙原来藏着这手!
折腾两小时才搞清楚的料
- 这老哥现在根本不用坐班,天天泡南京体院带小孩挥拍子。上个月还带省队青训营搞对抗赛,自己当裁判差点跟家长吵起来,说对方"不懂规矩瞎嚷嚷"
- 去年倒腾过少儿网球馆,结果赔得裤衩都不剩。采访里原话是:"以为挂个退役选手招牌就能来钱?天真!现在小孩都抱着手机搓王者"
最意外是刷到他淘宝店。点进去差点笑劈叉——卖二手球拍的店铺挂着硕大广告词:"曾少眩摸过的球!" 底下小字标注:"每颗球亲自搓三下,保证手感"。当月销量显示:4件。
亲自验证才发现门道
专门托南京朋友去他工作室转悠。那哥们回话说玻璃门上贴着"A4纸打印的招生简章",前台小妹边啃煎饼边玩消消乐。但场子里真传来砰砰的击球声,凑近看发现曾少眩光着膀子教小孩反手,背肌晒得跟酱油似的。
转折点发生在蹲守他直播间。这老哥凌晨三点突然开播,背景是堆成山的球拍。原来跟义乌厂家搞联名球具,样品拍框裂了七八支。直播里他拿锉刀磨手柄:"老子当年比赛都没这么憋屈!" 后来才知道他现靠当器材顾问混饭吃,某品牌海报上他名字缩得比蚊子小。
挖到个冷门消息
扒到省残联的公益活动通告。他名字夹在二十人志愿者名单里,照片缩得黄豆大。打电话问举办方,大姐扯着嗓子喊:"小曾?扛了两箱矿泉水就跑,我们领导想合影都没逮着人!"
晚上翻他朋友圈才突然明白——最新动态是网球博物馆策展人聘书。配文写着:"从砸地板变擦玻璃,老子照样能混出头!" 下面定位在郊区仓库,照片里他踮脚擦展柜,裤腿上全是灰。
折腾完突然懂了:什么转型不转型的,这帮运动员骨子里就闲不住。球场上拼杀惯的人,就算换个场子照样得折腾出响动。管他当教练还是擦展柜,那股子较劲的脾性压根改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