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猜宫保鸡丁中的宫保指什么了,正确答案在这里告诉你。

tmyb

今天在家琢磨着做个宫保鸡丁,这菜,家里人都挺爱吃的,酸甜带点辣,鸡丁又嫩,特别下饭。切着鸡丁,准备着花生米、干辣椒这些料,脑子里就突然冒出来个问题。

这菜名叫宫保鸡丁,鸡丁好理解,就是鸡肉块儿呗。但这“宫保”俩字儿,到底是啥意思?以前好像模模糊糊听人说过,但一直没往心里去。今天自个儿正儿八经做这菜,就有点较真儿,非得弄明白不可。

放下手里的活儿,我就去查查。主要是现在方便,手机上划拉几下,信息就出来。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有点意思。

原来,这个“宫保”跟什么宫殿、宝贝都没啥关系,它是个官衔。说得具体点,是清朝时候的一个荣誉官衔,像是“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这一类的,拿到这个官衔的人,就可以被尊称为“宫保”。

那这跟鸡丁有啥关系?

  • 这道菜的创制,或者说跟这道菜关系最密切的人,据说是晚清时候的一个大官,叫丁宝桢
  • 丁宝桢这个人,当过山东巡抚,后来又当四川总督。他在四川的时候,据说挺喜欢吃辣的,也爱琢磨吃的。
  • 他本身就有个“太子太保”的荣誉官衔,所以人称“丁宫保”。
  • 传说就是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改进或者创制这种用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出来的菜。因为是他这位“宫保”大人府上常吃或者推广开的,大家就管这道菜叫“宫保鸡丁”。

这么一捋,就清楚多。这菜名原来是跟着人的官衔来的。

想想也挺有意思,咱们中国好多菜名背后都有故事,都挺有人情味儿的。像什么“东坡肉”,跟苏东坡有关;这个“宫保鸡丁”,就跟丁宝桢这位“宫保”大人连上。

搞明白这点,感觉今天这宫保鸡丁吃起来更有味道。不光是吃个菜,还顺带解点小知识,挺下次谁再问起,咱也能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