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余票查询信息准不准?了解更新规则才能买到票!

tmyb

今天琢磨着得出去一趟,不管是回家看看还是短途转转,头等大事就是看还有没有火车票。每次一到这时候,就有点头疼,尤其赶上节假日啥的。

第一步,肯定是打开电脑,或者摸出手机。我一般习惯先去那个最官方的铁路订票地方瞅瞅。虽然界面可能做得不咋地,反应也慢点,但总觉得那里的信息最准,心里踏实。

先从官方渠道查起

打开那个官方的app或者网站,先登录自己的账号,没账号的可能得先注册一个,稍微有点麻烦。然后就是选从哪儿出发,到哪儿去,再把日期给定了。那个日期选择有时候还不太好用,得点好几次。

输完了,点那个查询按钮,就等着它转圈圈。稍微等一会儿,一串车次就列出来了。有高铁、动车,还有慢点的普通车。每趟车后面都跟着一堆信息,什么G开头D开头的,还有出发到达时间。

最关键的是看后面那个余票信息。什么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还有卧铺啥的。底下会显示“有”、“无”,或者具体的数字。有时候紧张的时候,看到“无”字心就凉半截,看到“有”或者数字,就赶紧琢磨要不要下手。

顺便看看第三方平台

查完了官方的,有时候我也会手痒,顺便打开手机上装的其他旅游软件看看。就是那种又能订机票又能订酒店的app,它们一般也有火车票查询购买的功能。

点进去,界面通常做得花里胡哨的,看着是比官方那个舒服点。同样输入地点日期,也出结果了。对比了一下,发现大部分信息跟官方的差不多。但是,偶尔会感觉好像有点不一样,比如官方显示“无”,它那儿可能还显示“有”,或者反过来。听别人说,这些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也是从官方那里抓的,可能中间处理了一下,或者有点延迟。这让我觉得,真要抢票或者信息要求特别准的时候,还是得信官方的。

为啥要这么仔细查?

说到这个查票,我就想起以前一件事。不是火车票,是好多年前订飞机票。那时候年轻,图便宜,在网上找了个没听说过的代理网站,看着价格特别低,也没多想就下单了。关键是,付完钱就没再管,也没去航空公司那边核实一下。

结果到了机场,拖着行李兴冲冲去换登机牌,人家柜台说查不到我的订票记录。当时就傻眼了。后来搞明白,那个小代理网站估计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或者干脆就是个坑,根本没给我订上。没办法,只能在机场柜台买了张死贵的当天票,心情全毁了,也耽误了后面的事。那次之后我就长记性了,重要的事,尤其是这种花钱买服务的,一定得反复确认,最好还是直接找官方渠道弄,省得后面出幺蛾子。

现在查个火车票,我宁愿多花点时间,在官方那儿看清楚了再决定。就像生活里很多事一样,靠别人方便是方便,但有时候真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稳妥。

行了,今天查票的过程大概就是这样。票最终还是在官方那儿刷到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接下来就该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