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的狼烟到底讲了啥?(看完这篇故事梗概你就懂了)

tmyb

说起来,那段时间心里真是憋着一股劲儿。我在那个项目组里头,干得不算差,但总感觉自己像个边缘人,提的意见想法,经常就被轻轻放过了,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功劳被人不声不响地拿走了。那种不被重视,甚至有点被无视的感觉,真的挺磨人的。

真正让我下决心要“反击”一下的,是那次年中总结会。本来有个模块是我花了大力气去啃下来的硬骨头,结果在汇报的时候,那个负责人三言两语就把功劳揽过去了,顺带还提了几个所谓的“小瑕疵”,搞得好像我做得不怎么样似的。当时我就坐在下面,脸有点发烫,心里那个火,噌噌往上冒。 我觉得这不能忍,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我的反击计划与行动

反击的狼烟到底讲了啥?(看完这篇故事梗概你就懂了)

会后我没去找谁吵,也没去争辩,我觉得那样没啥用,反而显得自己小家子气。我想的是,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让他们哑口无言,也让上面的人看看我的真本事。 这就是我心里那股“狼烟”的开始。

我开始琢磨手头的工作。正好当时系统有个老大难的性能瓶颈问题,几个技术好手都试过,效果不明显,时间一长大家都有点绕着走了。我就主动把这个活儿给接了过来。我知道这事儿难,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可能又得背锅,但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那真是下了死功夫。我把自己泡在了那个问题里。

  • 第一步是摸底: 我把相关的代码、日志、用户反馈翻了个底朝天,一点点梳理逻辑,找可能的瓶颈点。那段时间,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就为了多看点数据,多做几次模拟测试。
  • 第二步是尝试: 根据分析,我列了好几种可能的优化方案。一个一个去试,改代码、做测试、看效果。有的方案试了不行,推倒重来;有的有点效果,但不够理想,继续深挖。那过程挺枯燥的,有时候真想放弃,但一想到之前受的气,那股劲儿又上来了。
  • 反击的狼烟到底讲了啥?(看完这篇故事梗概你就懂了)

  • 第三步是验证: 经过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折腾,总算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优化方案。我不敢大意,反复在测试环境里压测,模拟各种极端情况,确保万无一失。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整理了方案和测试结果。

结果与反思

拿着那份详细的优化报告和亮眼的测试数据,我直接找到了大老板。我没多说别的,就把问题、我的分析、解决方案、测试结果清清楚楚地摆了出来。老板当时挺惊讶的,仔细看了报告,又问了几个关键问题,看我都能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后来这个优化方案很快就部署上线了。效果立竿见影,那个老大难的性能问题彻底解决了,用户投诉也少了很多。在后来的项目会议上,老板还特意表扬了我,点名说我解决了大问题。之前那个喜欢揽功劳的负责人,脸色有点不太自然,也没再对我指手画脚了。

这事儿过后,我在组里的感觉明显不一样了。 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说话也有分量了。重要的任务,老板也开始优先考虑我。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反击”。不是说要去打败谁,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争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尊重。有时候,光抱怨是没用的,关键时刻,你得敢于点燃那把反击的狼烟,为自己实实在在地干一场。这感觉,踏实!

反击的狼烟到底讲了啥?(看完这篇故事梗概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