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几个朋友非得拉着我去玩那个什么“密室”,还带点悬疑色彩,说是叫什么“杀人事件”主题的。我一开始是挺抗拒的,都这把年纪了,还玩小年轻那套,感觉有点折腾。
不过拗不过他们几个,就跟着去了。到了地方,黑乎乎的,搞得挺神秘。工作人员给我们简单讲了讲背景故事,大概就是我们被卷入一个案子,困在一个屋里,得找出凶手和逃出去的法子。听着还行,有点意思。
进场体验
然后就把我们几个人关进一个小房间里了。那门“咔嚓”一锁,还真有点紧张感。 房间不大,布置得挺像那么回事,有点旧家具,墙上挂着些乱七八糟的画,地上还有个假人,扮演“受害者”,旁边撒了点像是血的东西,红乎乎的。
一开始大家还有点懵,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就习惯性地先到处看看,摸摸这里,敲敲那里。他们几个就比较激动,开始翻箱倒柜,嘴里还不停地讨论剧情。
- 先是找到了几张纸条,上面写着些让人看不懂的谜语。
- 然后又在一个抽屉里发现了一把奇怪的钥匙,但不知道开哪个锁。
- 墙上有个地方好像能按下去,按了半天也没反应。
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地找线索,解谜。有些谜题还挺绕的,我们卡在一个密码锁那里好久,试了好几种组合都不对,那感觉真是挺抓狂的。 主要还是得大家一起想办法,你想到一点,我想到一点,拼凑起来才行。
找出“真相”
玩到中间,大家开始根据找到的线索互相“指认”谁是凶手,因为我们每个人进场前都拿了个身份牌。这个环节还挺逗的,互相瞎猜,差点还真起了点小争执,还好都是闹着玩。
最关键的还是那个“密室”的手法。按设定,门是反锁的,凶手是怎么出去的?我们后来发现墙角一个书柜后面有块板子是松的,能挪开,后面有个小小的通道。找到这个的时候,大家还挺兴奋,感觉自己跟侦探似的。
在规定时间快到的时候,总算是把所有谜题解开了,也“揪出”了那个拿了“凶手”牌的朋友。虽然过程有点手忙脚乱,甚至可以说是乱七八糟,但成功逃出来那一刻,感觉还挺有成就感的。
一点感想
出来之后,工作人员给我们复盘,讲了讲我们漏掉的细节和设计思路。确实有些地方我们想复杂了,有些地方又没注意到。
这回体验还行。虽然累得慌,脑子也累,但偶尔这样跟朋友一起合作干点事,动动脑子,也算是一种放松。就是不知道为啥现在流行这种花钱找罪受的活动,把自己关起来,搞得紧张兮兮的。不过也算是一次挺新鲜的实践记录了,至少比在家呆着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