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世界袋熊:了解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

tmyb

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在“进化世界”里捣鼓的“袋熊”项目,这可不是动物世界,而是个挺有意思的编程小实验。

起因:

我就是闲着没事,看到“进化世界”这个平台挺好玩的,想着能不能用代码模拟一些生物的演化过程。袋熊嘛一方面是因为它长得憨憨的,挺可爱,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生活习性比较简单,感觉容易上手。

进化世界袋熊:了解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

开工:

我得定义一下袋熊的“基因”。我给它定了几个关键属性:

  • 体型:影响移动速度和能量消耗。
  • 挖掘能力:影响挖洞的速度和深度。
  • 食量:影响能量获取效率。
  • 进化世界袋熊:了解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

  • 繁殖率:影响后代数量。

这些属性都是数值,我用随机数给初代袋熊们赋了初值。然后,我就开始写“生存规则”。

生存模拟:

我的程序是这么跑的:

    进化世界袋熊:了解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

  1. 能量消耗:每只袋熊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体型越大,消耗越多。
  2. 觅食:袋熊需要通过挖掘获取食物(虚拟的),挖掘能力越强,获取食物的效率越高。
  3. 繁殖: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袋熊就可以繁殖。后代的基因会继承父母的基因,但会有一定的变异。
  4. 死亡:能量耗尽的袋熊就会死亡。

我把这些规则写成代码,让袋熊们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里“生存”。

进化世界袋熊:了解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

进化观察:

袋熊们的数量波动很大,经常出现集体饿死的情况。我就不断调整参数,比如食物的分布,能量消耗的速度等等。慢慢地,袋熊们开始适应环境了。

我发现,体型适中的袋熊更容易生存。体型太大的消耗能量太多,体型太小的挖掘能力又不够。挖掘能力强的袋熊更容易获取食物,繁殖率高的袋熊数量增长更快。这些属性之间也存在一些trade-off,比如挖掘能力强可能意味着体型更大,能量消耗也更多。

遇到问题:

中间也遇到不少坑。比如,一开始我没考虑到食物的再生速度,导致袋熊们很快就把食物吃光了,全部饿死。后来我加入了食物再生的机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我发现变异率太高会导致袋熊们基因不稳定,经常出现一些奇葩的个体,很快就被淘汰了。后来我降低了变异率,让进化过程更加平稳。

进化世界袋熊:了解这种奇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

一点心得:

这回“进化世界袋熊”的实践,让我对进化论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体会到,编程不仅仅是写代码,更重要的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看着这些虚拟的袋熊在我的代码世界里生存和进化,真的挺有成就感的!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尝试模拟其他生物的演化过程,看看能不能创造出更复杂、更有趣的“进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