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菜到家”这个事儿。这名字听着挺实在,就是把菜给你送到家门口呗。平时上班累得跟狗似的,周末就想瘫着,买菜这活儿,有时候真挺烦人的。
开始折腾
最早是啥时候开始琢磨这事儿的?大概是有一阵子,工作特别忙,连着加了好几周的班,回家都快十点了,小区门口那小菜店早关门了,超市也懒得去。冰箱里空空如也,外卖吃得我想吐。当时就想,要是有人能把菜直接送家来,那该多
好像这种服务就慢慢多起来了。手机上各种APP,小程序,眼花缭乱的。我就寻思着,试试呗,反正也没啥损失。一开始也没啥目标,就随便下了个看着顺眼的APP,注册了个账号。
实际用起来咋样
第一次用的时候,心里还挺没底的。你想,这菜,不像别的东西,新鲜不新鲜,好不差一点儿就挺明显的。我对着手机屏幕,划拉来划拉去,挑了几样家常菜,什么西红柿,黄瓜,再来点肉。
下单过程还算顺利,跟网购差不多,选好东西,填地址,付款。就是那个配送时间,有时候,它给的选项挺死的,不是特别灵活。第一次选了个下午送达。
到了下午,还真准时有人敲门了。一个送货小哥,提着个保温袋。我赶紧接过来,当场开箱验货。嚯,那包装还挺讲究,蔬菜用保鲜膜裹着,肉类是单独小包装,还放了冰袋。看着挺干净卫生的。
我拿起个西红柿捏了捏,还行,挺硬实。黄瓜看着也水灵。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晚上就用这些菜做了顿饭。味道嘛跟自己去菜市场精挑细选的,感觉还是有点差别,但也没差到哪儿去。主要是方便!你想想,省了去菜市场挤来挤去,排队结账,还得自己拎回来的力气,这时间省下来干点啥不
后来陆陆续续又用了几次,不同平台的也试过。发现几点:
- 品质不太稳定:有时候送来的菜特别新鲜得不得了;有时候,就差点意思,比如叶子菜有点蔫儿,或者土豆带着点伤。这玩意儿有点看运气。
- 价格:普遍比菜市场稍微贵一点点,但算上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好像也还能接受。
- 品类:大部分家常菜都有,但要想买点特别的,或者某种特定品质的(比如农家土鸡蛋啥的),选择就少了。
- 配送费和起送门槛:这个得注意,有时候为了凑个免运费,或者达到起送金额,就得多买点,结果吃不完也浪费。
我还试过那种半成品的“预制菜”,就是切好配好料的,回家直接下锅炒那种。那个更方便,简直是懒人福音。味道嘛就那样,谈不上多惊艳,但解决一顿饭是没问题的。
叨叨几句
“菜到家”这玩意儿,对我这种懒人加忙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补充。它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时间”和“懒得动”。刮风下雨不想出门的时候,或者下班累瘫了的时候,点一点手机,菜就送上门,确实省心省力。
但要说完全取代去菜市场或者超市,我觉得还不行。毕竟买菜嘛有时候也是种乐趣,自己挑挑拣拣的那种感觉,还有跟摊主讨价还价的烟火气,线上是体验不到的。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平时忙或者天气不就用“菜到家”应应急;周末有空了,还是愿意自己去市场逛逛,淘点新鲜玩意儿。
这东西,适合谁?
- 上班族:没时间买菜的首选。
- 带娃的宝妈/宝爸:出门不方便,这个能帮大忙。
- 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如果会用智能手机的话)也挺
- 纯粹的懒人:比如我有时候犯懒的时候。
反正,技术发展嘛就是让生活更方便。至于怎么用,用不用,还是看个人需求和习惯了。这就是我实践“菜到家”这点破事儿的一点记录,瞎聊聊,大家随便听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