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决赛赛季总算是告一段落了,真是把我给折腾得够呛。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好好唠唠我这段时间的实践记录,从头到尾给你们扒拉扒拉。
最初的念头与准备
事情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那会儿,眼瞅着各种比赛都进入白热化阶段,我们小区几个爱打游戏的哥们儿就坐不住了,合计着咱们也得整一个自己的“决赛赛季”!一开始我也就是听听,没太当回事儿。结果,他们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什么“就差你这个组织者了”、“你经验丰富”,一来二去的,我也被说得心痒痒了。
行,那就干!我寻思着,既然要搞,就得像模像样点儿。 我先是拉了个小群,把那些积极分子都拽了进来。第一件事,就是定项目。大家七嘴八舌的,有的说搞篮球,有的说搞羽毛球,还有的说干脆线上搞个电竞比赛。投票,还是电竞项目票数最高,毕竟参与门槛低,大家设备也都有。
项目一定下来,我就开始琢磨赛制。是搞单败淘汰,还是双败?小组赛要不要打?这些都得考虑到。我翻了翻以前搞类似活动的一些经验,又参考了些职业比赛的规则,弄了个“小组循环赛+单败淘汰赛”的方案,大伙儿都觉得还行。
过程中的磕磕绊绊
接下来就是最头疼的执行阶段了。你别看就是个小区级别的比赛,麻烦事儿一点都不少。
- 拉赞助(未遂):我一开始还雄心勃勃地想拉点小赞助,比如小区门口的超市、奶茶店啥的,想着能给冠亚军整个小奖品。结果跑了一圈,人家都客客气气地把我送出来了,这事儿黄了。还是我们几个组织者自己凑了点钱,买了些饮料零食当奖励。
- 报名与分组:报名一开始挺踊跃,结果临近截止日期,好几个人又说没时间。我这儿名单改了又改,头都大了。好不容易凑够了队伍,分组又成了问题。有人说某某队太强,得分开点,有人说谁跟谁有矛盾,不能分一组。我这协调来协调去,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 场地与设备:虽然是线上赛,但也得有个地方能让裁判(也就是我)和几个核心组织者集中一下,方便处理突发情况和OB解说(虽然解说也是我们自己瞎侃)。找了个哥们儿家里,客厅够大。设备调试也是个麻烦事儿,网络、麦克风、投影,挨个试。
- 制定详细规则与突发预案:光有赛制不行,还得有详细的比赛规则,比如掉线了怎么办,有人作弊怎么处理,比赛中途能不能换人等等。这些都得提前想到,不然比赛准得乱套。我熬了好几个晚上,才把这些细则给弄出来。
比赛进行时与收尾
终于到了比赛日,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并没有,就是大家在群里喊得欢)。小组赛打得还算顺利,虽然也有几场因为网络问题重开的,但大体没出啥幺蛾子。
最刺激的还是淘汰赛阶段。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组织者都聚在我那哥们儿家,我负责OB和记录,另外俩负责在群里活跃气氛、解答疑问。有几场比赛打得那叫一个焦灼,翻盘再翻盘,看得我们都跟着嗷嗷叫。中间还真出了点小插曲,有个队质疑对方用了啥“黑科技”,我们赶紧调录像、问情况,还好是虚惊一场,就是个操作比较秀的选手。
决赛那天更是热闹,虽然没有线下观众,但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冠军队产生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挺激动。我们几个组织者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比赛完了,还有后续工作。整理比赛录像、公布最终排名、发放(寒酸的)奖品。虽然过程挺累,但看到大家玩得开心,我也觉得值了。这回“决赛赛季”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想办好一件事儿,哪怕是小事儿,也得用心去琢磨,把各种细节都考虑到。
行了,这回就分享到这儿。下回再有啥好玩儿的实践,我再来跟大家伙儿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