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啥事儿不顺,连带着我们几个老伙计组的周末娱乐小队都栽了个大跟头。本来以为这回社区的那个啥“智力竞赛”,我们这队人均“老油条”的,拿个奖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结果,别提了,轻敌冒进,几道关键题上头了,瞎指挥一通,连决赛圈都没进去。
那感觉,真比我自己炒股亏了还难受。明明纸面实力看着挺强,老李是历史通,小王是科技迷,我,好歹也算个杂学家,怎么就搞成这样了?散场的时候,大家伙儿脸色都不好看,平时吹牛打屁的劲儿全没了。我就琢磨,这团队玩意儿,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从社区赛到莱德杯的联想
就因为这事儿,我郁闷了好几天。寻思着找点啥能让我转移下注意力,最好是那种对抗激烈,能让人看进去的。结果,电视上正好在播那个高尔夫的莱德杯。以前我对高尔夫这运动,没啥特别感觉,觉得慢悠悠的,不像篮球足球那么直接。但是,这回莱德杯,我居然看进去了!
可能是因为刚经历了我们那个“智力竞赛”的惨败,看到莱德杯这种顶尖选手组队掐架,那感觉特微妙。一帮平时在各个大赛里争得你死我活的顶尖高手,为了各自的大陆荣誉,居然能拧成一股绳,那劲头,啧啧。
我看的那会儿,好像是欧洲队和美国队在罗马那边打。欧洲队开局那叫一个猛,听说首日那几组对抗,美国队一局都没赢下来,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时我就想,这美国队平时个顶个的厉害,怎么一到团队赛就有点蔫儿了?是不是跟我们那个小队似的,看着人强马壮,一配合起来就各种掉链子。
- 团队协作的魔力:看他们那些庆祝的动作,互相打气,感觉真不是装出来的。
- 主场优势的体现:欧洲队在自家门口,那气势确实不一样。
- 个人英雄与团队的平衡:有些选手能力超强,但能不能融入团队,发挥出更大作用,这才是关键。
后来查了查,这莱德杯两年才搞一次,历史还挺悠久。它就不是那种单纯比谁杆数少,而是各种组合对抗,什么四人四球赛、四人两球赛,还有个人对决赛,花样还挺多。最终欧洲队好像是以16.5比11.5赢了美国队,也算是报了上次客场失利的一箭之仇。
我就觉得,这种比赛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平时看那些个人赛,谁状态谁技术过硬,大概能猜出个七七八八。但莱德杯这种,队员状态、排兵布阵、现场气氛,甚至是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影响的结果。团队这东西,真是门大学问,不管是我们那不入流的社区小比赛,还是这种世界顶级的对抗赛,道理都是相通的。
看完之后,我们那个小破队的失利好像也没那么堵心了。毕竟连顶尖高手组成的队伍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我们那点小挫折算啥?下次,下次我们“智力竞赛”小队一定好好总结经验,争取也打个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