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那阵子,我可是兴奋了好一阵子。毕竟是在咱们自己家门口办奥运,能不激动嘛开幕式啥的我知道是“鸟巢”,也知道大概是二月份,但具体哪天到哪天,哪些项目啥时候比,一开始真有点懵。
我的赛程整理之路
我就琢磨着,这不得赶紧整个赛程表瞅瞅?不然错过了精彩瞬间,那得多亏。光听新闻说“今天有啥比赛,明天有啥看点”,我这记性,转头就忘。不行,我得自己动手搞个明白。
我也是到处翻。网上信息是多,但有时候,乱七八糟的,看得眼花。有些说的是这个版本,有些又是那个版本,还有些把预赛决赛混一块儿说,我这脑袋瓜子嗡嗡的。
后来我就想,干脆自己动手,把关键信息扒拉下来,整理个清楚点的。咱也不求多专业,自己看着方便就行。
我记得当时先是确认了开幕和闭幕时间,那是板上钉钉的,2月4号开幕,2月20号闭幕。这个大框框先定下来,心里就有个底了。算下来,这冬奥会差不多开了十几天,具体来说是17天,加上前面有些项目提前开赛,整个赛期得有19天。
然后我就发现,有些比赛在开幕式前就开始了。比如那个冰壶混双,好像是2月2号就打起来了。这不提前知道还真容易漏掉。我赶紧把这个记下来,这可是冬奥会的第一枪!
接着就是梳理各个大项。什么滑雪、滑冰、冰球、冰壶这些。我当时特别关注了几个项目,比如滑雪,特别是谷爱凌的比赛,那可是焦点中的焦点,必须重点标记。还有咱们的强项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啥的,都得盯紧了。
我就找了个本子,或者在电脑上开了个文档,开始一条条地列:
- 2月2日:冰壶混双循环赛先开打。
- 2月4日:晚上是万众瞩目的开幕式!这必须看!
- 然后就是密集的比赛日了。我大概翻了翻,整个赛程总共要决出109枚金牌。乖乖,这么多!
- 我会特别留意那些有中国选手参加的,或者是我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项目的决赛日期和大概时间。
- 比如,我会查一下谷爱凌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U型场地的比赛分别是在哪几天,决赛大概是什么时候。
- 还有像任子威、武大靖他们的短道速滑,隋文静/韩聪的花样滑冰双人滑,这些都是冲金点,必须重点关注。
- 一直到2月20日,一天好像有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这些项目,然后晚上就是闭幕式了。
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信息来源会给个大致的“每日看点”,这个也挺能帮我快速定位。但最终,我还是喜欢自己把时间线捋一遍,这样印象更深刻。
我没用啥复杂工具,就是最原始的办法:看官方发布的日程信息,然后结合新闻报道里提到的一些重点赛事,自己手动筛选和记录。有时候看到一张制作精良的图表,也会存下来参考。主要是把日期、项目、大概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对应起来。
这么一整理,心里就有谱了,哪个时间段有啥比赛,清清楚楚。虽然不是啥高科技,但对我这种体育迷来说,自己动手整理一份赛程表,感觉特别踏实。打印出来一份,或者就存在手机里,随时翻看,那感觉,美滋滋!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天天对着赛程表,盘算着看哪些比赛,真是充实又快乐。分享给大家我这个笨办法,希望能帮到也想回顾或者以后遇到类似大赛事的朋友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