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空,就想着把之前一直挺好奇的“虞姬绝命诗”给弄个明白。之前老是在各种剧里、书里看到,但具体咋回事儿,诗到底是一直模模糊糊的。今天我就打算亲自动手,把这事儿给它捋清楚了。
第一步:先找找诗是啥
我寻思着,这事儿得先从诗本身下手。打开电脑,我就开始搜“虞姬绝命诗”。你猜怎么着,一下子出来好几个版本,或者说相关的说法。我给归拢归拢,主要有这么几个:
- 最常见的版本:“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个我印象里好像是最多的。
- 还有个说法叫《和垓下歌》或者《和项王歌》:这个名字一听就感觉跟项羽的《垓下歌》有关系。
- 甚至还有更离谱的:我看到有文章里写“汉王今已定,天下尽归秦。愿为大王死,死亦为鬼雄。” 我一看这个“天下尽归秦”,就觉得不对劲,那时候秦朝早完蛋了。
得,这下更有意思了,得辨别辨别。
第二步:搞清楚背景,项羽都唱了啥
我知道虞姬这诗,肯定是在项羽快不行的时候写的。我又去查了查“垓下之战”和项羽的《垓下歌》。项羽那首是这么唱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看,项羽都唱“虞兮虞兮奈若何”了,就是问“虞姬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这英雄末路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了,连心爱的乌骓马都跑不动了,你说他能不绝望嘛
第三步:对照着看,这诗是“和”出来的
有了项羽的《垓下歌》打底,再回头看虞姬那首“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就特别顺了。这明显就是虞姬听了项羽的悲歌,然后和的一首诗。所以叫《和垓下歌》或者《和项王歌》是非常合理的。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这两句,多惨!刘邦的兵都把地盘占光了,四面八方还传来楚地士兵唱的歌(据说是被包围的楚军听到乡音,军心涣散)。这环境,绝望透顶了。
“大王意气尽,” 项羽本来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力拔山兮气盖世”!结果“意气尽”,就是说心气儿都没了,彻底泄气了。
“贱妾何聊生!” 这句就更直接了,“贱妾”是虞姬自称,意思是“大王你都没心气儿活了,我一个弱女子还活着干啥?” 这就是表明了要一起死的心志。
这么一看,这首诗的逻辑、情感都非常到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
第四步:排除那些不靠谱的
至于我看到的那个“汉王今已定,天下尽归秦”的版本,越想越觉得是瞎掰。那时候哪还有秦的事儿,楚汉争霸,是汉朝得了天下。而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我模模糊糊记得好像是后来李清照写项羽的诗句,跟虞姬没啥关系。一查,果然,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瞧,这是后人评价项羽的,不能算到虞姬头上。
经过我这么一番查找和琢磨,“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首作为虞姬的绝命诗,是最靠谱的。也叫《和垓下歌》或《和项王歌》。
的一点感想
今天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我对虞姬这首诗算是彻底搞明白了。短短二十个字,把那种末路英雄的悲凉、美人的忠贞决绝,写得淋漓尽致。每次读起来,都感觉挺不是滋味的。项羽和虞姬,这对儿真是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也是一段悲剧。
实践出真知,自己动手查一查,比光听别人说强多了。今天这事儿,也算没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