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办公室(或者说家里也差不多)网络老是卡,尤其是下午那会儿,简直是龟速,打开个网页都得等半天。这事儿困扰我好久了,寻思着得找个法子治治。
问题的发现与初步尝试
我以为是运营商网络不行,打电话投诉了好几次,师傅也上门来看过,说线路没问题。后来我留了个心眼,悄悄观察了一下,发现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内部。总有那么几台电脑,也不知道在干占着大量的带宽。有时候是有人在偷偷下载电影、更新游戏,有时候是某些软件在后台疯狂跑流量。还有就是,大家U盘传来传去的,也担心会不会带进来什么病毒,把整个局域网搞瘫了。
我试过在路由器上做些限制,但路由器的功能毕竟有限,操作起来也麻烦,而且很多精细化的管理根本做不到。比如我想看看谁在用P2P软件,谁在上班时间摸鱼看视频,路由器可管不了这么细。
寻找合适的工具
没办法,只能求助于专门的软件了。我在网上搜罗了一圈,发现“局域网管理软件”这种东西还真不少。它们大都宣传能监控网络流量、管理员工上网行为、控制外部设备接入什么的。听起来挺对症下药的。
我挑了几个评价看起来还不错的,挨个试用了一下。有些太复杂,界面跟天书似的,有些,功能又太简单,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折腾了两三天,总算找到一款操作相对简单,功能也比较全面的。
实践部署与配置过程
决定了用哪款之后,就开始正式部署了。过程不难,一般这类软件都分服务端和客户端。
- 安装服务端。我选了一台性能尚可、平时不怎么关机的电脑作为管理主机,把服务端程序装了上去。安装过程基本就是下一步下一步,没什么特别的。
- 然后,安装客户端。这个就得在每台需要被管理的电脑上都装一遍了。好在这软件支持批量推送安装,省了我不少事儿,不然一台台跑过去装,能累死个人。
装好之后,在服务端的控制台就能看到所有在线的客户端电脑了,一目了然。
接下来就是核心的配置环节了:
第一步,流量控制。这是我最关心的功能。我找到了流量管理模块,可以给每台电脑或者每个用户设置带宽上限。比如,对那些经常需要传输大文件的部门,可以适当放宽一点;对普通办公的,就给个标准值。我还设置了当某台电脑流量异常飙高时,给我发个提醒。
第二步,上网行为管理。这个功能也挺实用。我可以设置哪些网站禁止访问,比如一些视频网站、游戏网站、购物网站,在工作时间就给它屏蔽掉。还可以限制某些应用的联网,比如一些P2P下载工具、在线炒股软件等。甚至可以监控聊天内容和邮件收发(这个得谨慎使用,主要还是为了防止机密信息泄露)。
第三步,USB等外设管控。为了数据安全,我对USB存储设备也做了限制。可以设置成只读,或者完全禁止使用。对于需要使用U盘拷贝文件的,可以临时开放权限,用完再关上。这样一来,病毒通过U盘传播的风险就小多了,内部资料也不容易被随意拷贝带走。
第四步,资产管理和远程协助。有些软件还带了简单的IT资产登记功能,能看到每台电脑的硬件配置、安装了哪些软件。远程桌面功能也挺方便,同事电脑出了小毛病,我可以直接远程过去帮他看看,不用跑来跑去了。
效果与感受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还是挺明显的。
网络不卡了。自从限制了单机带宽和高耗流应用,整体网速稳定多了,大家办公效率都高了不少,以前那种网页半天打不开的情况基本没再出现过。
工作氛围也好了些。虽然刚开始有人不太适应,觉得不自由,但慢慢地大家也习惯了,工作时间就安心工作,毕竟工具摆在那儿。
再者,数据安全也更有保障了。U盘管控起来后,心里踏实多了,不用老是提心吊胆怕资料外泄或者病毒入侵。
用这类软件,沟通和人性化管理也很重要。不能一刀切搞得太死板,毕竟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和保障安全,而不是监控员工。我一般是把规则提前说明白,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灵活处理。
这回折腾局域网管理软件的实践,还是挺成功的。虽然花了一点时间去研究和部署,但后续带来的便利和安心,我觉得非常值。如果你也面临类似的网络管理难题,不妨也试试看,找一款适合自己的工具,确实能省不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