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以前一直以为“差强人意”这词儿,就是说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儿让人特别不满意,挺糟糕的意思。你们是不是也这么想的?我跟好几个朋友唠嗑,他们也都是这么理解的,用得那叫一个顺溜。
直到有一次,我写个东西评价某个新出的电影,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总结一句“整体表现差强人意”,意思就是我觉得这电影不咋地。结果旁边一个老哥,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那种,瞅了一眼我屏幕,突然“扑哧”一下乐了,然后指着那四个字跟我说:“小兄弟,你这儿用得不对味儿。”
我当时就有点懵,心想咋不对了?电影不不就是“差强人意”嘛我嘴上还犟:“不就是让人很不满意嘛”那老哥摇摇头,也没多说,就让我自己查查去。就这点别人说啥我虽然当时可能不服,但事后总会琢磨琢磨,尤其是这种被人当面指出来的。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纠错之旅”。
回到家,我第一时间就想弄明白这“差强人意”到底是咋回事。我先是凭记忆想了想,好像从小到大,周围人都是这么用的,电视上也老听见。难道大家都错了?我心里犯嘀咕。
然后我就翻箱倒柜,把我那本不知道多少年前买的,边儿都快翻烂了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扒拉出来了。吹了吹上面的灰,我一页一页地找。找到“差”字,好家伙,一堆读音,一堆意思。我又去找“差强人意”这个词条。
结果你猜怎么着?
词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差(chā)强人意:差,稍微,比较地;强,振奋。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我当时眼睛都瞪大了!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跟我理解的完全是反的!
我不甘心,又打开电脑(那时候家里网速还卡顿),吭哧瘪肚地搜了半天。出来的解释五花八门,但权威点的说法都指向一个意思:
- 说这词儿最早是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原文是“吴公差强人意”,是说东汉名将吴汉这人打仗虽然有时不顺,但他总能想办法鼓舞士气,勉强让皇帝和手下人满意。
- “差”是“尚、略”的意思,就是还算、勉强的意思;“强”是振奋人心。合起来就是“勉强能让人满意”。
看到这儿,我真是有点哭笑不得。
合着我这么多年,一直把一个褒义或者说至少是中性偏褒的词,当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在用!想想以前,在工作上、生活中,肯定没少用错。比如评价某个方案“差强人意”,我心里想的是“这玩意儿太烂了”,结果听的人要是懂的,可能还以为我说“还行,勉强过得去”。这误会可就大了去了!
我估摸着,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被那个“差”字给误导了,习惯性地把它读成四声的“差(chà)”,然后就联想到“差劲”、“糟糕”。人家是“chā”,一声!
自从那次之后,我对成语是真不敢想遇到拿不准的,我都会先查查,搞清楚它的本意和用法。这回的“差强人意”事件,也算给我提了个醒,语言这东西,真是博大精深,得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今天把这段有点糗的经历分享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伙儿能注意一下。以后再用“差强人意”,可得知道它是指“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而不是“让人很不满意”。不然,闹出笑话是小事,要是耽误了正事,那可就麻烦了。
学问这东西,真是越学越觉得自个儿知道的少!希望我这点小小的发现,能对大家有点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