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谷爱凌回美国这事儿,我这两天也刷到了。
就跟看普通新闻似的,划拉过去了,没太往心里去。毕竟人家运动员,训练比赛,满世界飞也正常。后来瞅着讨论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说法的都有,我就有点儿好奇了,寻思着这事儿有啥特别的说道?
我的“实践”过程
我就打开手机,这儿瞅瞅,那儿看看,主要就是想了解下大家伙儿都咋议论这事的。就喜欢琢磨,遇到个事儿总想搞明白前因后果,或者说,看看不同的人都是啥角度。
- 第一步:刷信息。我就在几个平时常看的资讯平台,还有一些体育论坛、社交媒体上,把相关的消息和底下的评论都过了一遍。
- 第二步:看观点。果然,说啥的都有。有的人觉得,人家本来就是在旧金山长大的,现在回美国继续学业或者生活,这太正常不过了,没啥大惊小怪的。
- 第三步:听不同声音。也有一些声音,觉得她刚代表咱们国家拿了那么多好成绩,大家伙儿正热情高涨,这么快就回去了,感情上好像有点儿弯儿没转过来。还有各种猜测她未来发展方向的,五花八门。
这让我想起了我好几年前的一段经历。
那会儿我还在我之前那家公司干活,干得也还算顺心,不大不小是个小头头。突然,有个新机会,另一家公司,平台看着更大点,给的待遇也高一些。当时我就开始琢磨了,要不要跳槽。
你们猜怎么着?我身边的人,也是各种意见。有特支持我的,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机会肯定得抓住,去闯闯。也有老同事劝我,说“现在这儿也挺稳定的,干熟了,领导也看重,别瞎折腾了,万一新地方不如意?”
我自己那段时间也挺拧巴的,天天寻思这事儿,晚上都睡不太考虑老的这份安稳,又惦记着新的那个可能性。一咬牙,还是决定去新的地方试试。
现在回头看,就是个个人选择嘛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他看重的东西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你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决定。
回到谷爱凌这事儿
我看谷爱凌回美国这事儿,就觉得跟咱们普通人做选择的逻辑也差不离。人家一个小姑娘,年纪轻轻的,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学业规划,也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咱们这些个旁观者,很难真正站在她的角度,去完全理解她每一个决定背后的所有考量和压力。
我现在的习惯就是,遇到这种公众人物的事儿,或者任何有争议的话题,先不急着站队,也不急着下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多看看不同的角度,尝试去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毕竟信息一多,就容易片面。 咱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全面一点,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形成自己的一个相对客观的看法。至于别人怎么选,那是别人的事儿,咱们尊重就
就这么点儿观察和思考,跟大家伙儿分享一下。也没啥特别高深的道理,就是一点儿个人的实践感触,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