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伙儿聊聊威斯布鲁克这哥们儿。一开始我跟你说,我也是挺纳闷的,这老哥岁数也不小了,数据也没以前那么炸裂,怎么就在掘金队里打上球了?是不是有点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感觉?就喜欢琢磨这些事儿,所以我就开始留心观察了。
我的观察“实践”
第一步:放下成见,重新看球
我做的,就是把我脑子里那些“威少就该拿三双”、“威少就该当核心”的旧印象给扔了。毕竟人家现在拿的也不是顶薪,就是个老将底薪,对?咱不能用看超级巨星的眼光去看一个角色球员。我就开始专门盯着他在掘金队的比赛看,特别是他上场的那段时间。
第二步:琢磨他的定位和任务
看着看着,我就发现点门道了。掘金队里有约基奇这尊大佛,球队的组织核心根本轮不到威少。那他上来干啥?我瞅着,他主要就是干两件事:
- 带替补,搞活气氛:主力下去歇的时候,他上来带着第二阵容打,冲一冲,搅和搅和,别让场面冷下来。
- 偶尔贡献点得分:有机会就攻一个,不管是突破还是偶尔扔个三分,能得分总是好的。
说白了,他就是个“衔接段的润滑剂”加上“板凳席上的奇兵”。
第三步:对比数据,但不过分迷信
我也去翻了翻数据,发现确实,他的控球时间、传球次数跟约基奇、穆雷这些主力比,那差远了。但这不正好说明他定位准确吗?他不是来抢球权的。我看他场均助攻也还行,说明在有限的时间里,他还是能给队友创造机会的。至于那个命中率嘛确实有时候看得我脑壳疼,尤其是三分,那真是“神经刀”,时灵时不灵。但话说回来,你指望一个底薪老将每场都稳定高效?那也不现实。
第四步:关注关键比赛和关键时刻
我特别留意了他在一些重要比赛,或者比分胶着时的表现。你还别说,有时候他真能给你惊喜。记得有几场比赛,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连续冲击篮下,或者投进关键球,一下就把球队气势带起来了。也有那种关键时刻失误,或者头铁乱打的情况,比如季后赛打雷霆那场,正负值低得吓人,看得我直摇头。
我的“实践”感悟:就像我修那台旧电脑
这事儿让我想起我之前折腾一台旧电脑。那电脑配置早就跟不上了,开个大点的软件都卡。我一开始也想着,要不直接扔了换台新的?后来一琢磨,我平时也就上上网,看看视频,打打字,好像也没必要追求最新配置。
我就开始给它“减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清理系统垃圾,换了个轻量级的杀毒软件。然后我发现,诶,虽然还是比不上新电脑,但日常用用也还凑合,至少不卡顿了。有时候我还会给它加个内存条,或者换个固态硬盘,它又能“精神”一阵子。
威少在掘金,感觉就有点像我那台旧电脑。你不能指望他回到“i9处理器加顶级显卡”的巅峰状态,但他经过球队的“优化配置”(战术安排和角色定位),在特定的“应用场景”(衔接段、替补席)下,还是能发挥他的“余热”的。他可能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但作为工具箱里的一件特定工具,偶尔拿出来用用,还是挺顺手的。
看事情不能太绝对。威少这名球员,放在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标准去看,感觉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关键还是看球队怎么用他,以及他自己能不能摆正心态,接受新的角色。目前来看,他在掘金这段经历,有好有坏,但我觉得还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