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谁诀别相思成疾莫问天涯也莫问归期”,每次听到,心里头都挺不是滋味的。倒不是说非得是男女那点事儿,有时候,人一头扎进个啥事儿里头,钻牛角尖,九头牛都拉不回来,那劲头,真有点那意思。
我就有过那么一段。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跟自个儿较劲。
我的那段“归期未卜”
那会儿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迷上了一段几乎没人提起的历史小角落。就那么点儿线索,几句语焉不详的记载,我,就跟魔怔了似的,非要把它捋清楚不可。这可不是看几本书就完事儿的。
就是到处翻资料。我跑遍了市里几个叫得上名字的图书馆,专挑那种积了灰的故纸堆翻。后来又托关系进了些档案馆,在那些犄角旮旯的旧档案里头扒拉。那段时间,为了找点蛛丝马迹,我还真厚着脸皮去打听过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听他们讲那些模模糊糊的口述故事。白天还得上班糊口,一到晚上,我就钻进这些东西里,周末更是整天泡在里头,一坐就是大半天。 那感觉,真跟歌词里说的“相思成疾”差不多,脑子里天天就盘旋着那点事儿,吃饭不香,睡觉也老做相关的梦。家里人都说我这是何苦?瞎折腾,图个啥呀。
最磨人的,就是那“莫问归期”。这玩意儿,它不像你做个项目,有个截止日期,有个明确的目标说完成到啥程度算完。你根本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挖出点啥有价值的东西。 有时候好几个月一点进展都没有,就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撞,找不着北。那股子茫然和焦躁,真是能把人逼疯。有好几次我都想,算了,放弃得了,多大点事儿,非跟自己过不去干嘛
但就是不甘心。每次想撂挑子不干了,歇两天,脑子里又会自己冒出点新的可能性,或者无意中看到点又觉得像是个新线索,然后就又打了鸡血似的继续扎进去。 那段时间,朋友约饭我都找借口推了,就怕思路被打断。现在想想,也挺对不住人家的,那时候真是有点“走火入魔”了。
这么折腾了差不多有两三年,具体多久我也记不清了。也说不上是彻底搞明白了,也没能写出啥惊世骇俗的论文或者报告。 就是把我自个儿知道的、能找到的,都给它整理出来了,零零散散的,凑了厚厚一大叠笔记。算是给自己心里头那点执念,画了个不怎么圆满的句号。
你说这算“诀别”吗? 我觉得也算。因为从那以后,我对那段历史的狂热劲儿,慢慢就淡了。不是说不感兴趣了,是那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的犟劲儿过去了。就好像大病一场,虽然折腾得元气大伤,但病好了之后,人也清醒了不少,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样了。 现在我偶尔翻翻那些笔记,还会觉得挺有意思,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头陷进去了,拔都拔不出来。
这“莫问天涯也莫问归期”,有时候不光是说等人,也是说等一个结果,等自己从某种特别执拗的状态里走出来。那过程确实挺折磨人的,但现在回头看看,那段一门心思、啥也不顾的投入劲儿,也挺难得。 至少,我知道自己曾经那么认真地“病”过一场,也算是没白折腾那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