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来聊聊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玩意儿——“木流牛马”。也不是说真要做个能上战场的,就是纯粹手痒,想试试这古人的智慧到底是个啥样。
起初的想法
这事儿得从我前阵子翻闲书说起,瞅见了诸葛亮发明的这木牛流马,说是能自个儿走,还能驮粮食,给我看的一愣一愣的。心想这玩意儿也太神了,到底是咋整的?网上查了查资料,说啥的都有,有说齿轮的,有说杠杆的,还有说里面藏了人的,越看越迷糊。索性,我就琢磨着,咱也别管它到底咋样,自己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捣鼓出个大概其来。
动手开干前的准备
说干就干,我这人就这点执行力还行。第一步,那肯定是画图纸。 咱也没那专业水平,就是在纸上瞎比划,大概想着得有个身子,得有腿(轮子),还得有个啥机关能让它往前拱。我画出来的玩意儿,跟我闺女的涂鸦也差不离。
第二步,找材料。 我家后院不是堆着些之前装修剩下的木料嘛还有些旧家具拆下来的木板条,正好废物利用。找了把旧锯子,几根钉子,一把锤子,还有一罐快干透的木工胶,家伙事儿就算齐活了。
磕磕绊绊的制作过程
我是想完全复刻那种“牛”或者“马”的造型。先搭了个四四方方的车身,想着底下安四个轮子。这轮子可把我难住了,想做成圆的,用锯子锯出来歪歪扭扭的,跟那方的也差不多。后来干脆找了几个旧玩具车上拆下来的塑料轮子,虽然丑了点,但好歹能转不是?
接下来就是那个“流”字咋体现。我琢磨着是不是得有个啥东西能推着它走。我尝试做了个简单的杠杆结构,就是在车身一侧固定一根长点的木条,想着一按一抬,能不能带动轮子转。结果?那木条不是按断了,就是把车身给掀翻了。真是气笑了。
后来我又想,是不是可以用那种类似自行车脚蹬子带动链条的原理?可咱这手艺,哪能做出齿轮链条。于是我就简化了,弄了两根可以活动的“腿”,想着人推后面的时候,这两条腿能跟着交替往前迈,模仿个走路的样子。这个过程那叫一个费劲,木头连接的地方老是松,钉子钉歪了拔出来再钉,手上都磨出好几个泡。
- 先是把木头锯成大致想要的长度。
- 然后用凿子和锤子,小心翼翼地凿出一些卯榫结构,想着能结实点,结果发现比钉钉子还难。
- 大部分还是靠钉子和胶水硬凑起来的。
折腾了好几天,每天下班回家就钻后院鼓捣。媳妇都说我魔怔了,说我这是要造个“废柴牛马”。我也不反驳,还真是越挫越勇。
最终的样子和一点想法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夸张了点,也就三四天),我这“木流牛马”总算是有了个雏形。你还别说,虽然丑是丑了点,跟博物馆里那些精致的复原品没法比,但它真能动!
我做的这个“木牛”,更像个带轮子的小板车,前面加了个象征性的木头疙瘩当“牛头”。 没有复杂的齿轮,所谓的“流马”驱动,就是我简化成了车身后部可以上下活动的几根杆子,你推一把,它会因为惯性和杠杆作用,前面那几根杆子会象征性地往前摆动一下,带动轮子往前滚一小段。与其说是“流”,不如说是“蠕动”。
我试着在上面放了半袋大米,还真能推着走!虽然慢吞吞的,还得我使老大劲,但那一刻,我这心里头,美滋滋的!感觉跟古人隔空对话了一回。
通过这回实践,我算是体会到了,这古人的智慧真不是盖的。看着史书上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真要自己动手做起来,那可真是难上加难。虽然我这“木流牛马”跟真正的比起来,那就是个儿童玩具,但这个过程,让我对动手创造有了更深的理解。下次,我还想试试别的,比如做个简易的孔明灯啥的,想想都带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