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就来聊聊《死亡之屋1》这老哥们儿。说起来这游戏,那可是我年轻那会儿在街机厅里挥洒汗水(和游戏币)的大头之一,妥妥的童年记忆,也算是半个童年阴影了,哈哈。
一、突发奇想,旧梦重温
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可能是年纪上来了,就特别容易怀旧。前几天在家收拾杂物,翻出来几张以前买的游戏杂志,上面正好有篇回顾经典街机游戏的文章,一眼就瞅见了《死亡之屋1》那熟悉的画面。这一下可当年的感觉全回来了。那些奇形怪状的僵尸,紧张刺激的音乐,还有和哥们儿抢着上分的情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心想,现在的电脑这么厉害,模拟个街机游戏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乎,我决定了,必须得把这《死亡之屋1》给它整出来,好好回味一把!
二、动手开整,过程曲折
说干就干!我这人就是这样,想到了就得立马动手。
第一步,当然是找资源。这年头,想找个老游戏的资源,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的是网上啥都有,难的是信息太杂,你得会筛选。我先是搜了一圈,找到了几个看起来还算靠谱的ROM包。这玩意儿就跟以前游戏机的卡带似的,是游戏本体。
第二步,搞定模拟器。光有游戏还不行,得有能运行它的“机器”。街机游戏嘛那肯定得用MAME模拟器。这个我熟,以前也折腾过。下载安装,过程还算顺利。关键是把ROM放到指定的文件夹里,让模拟器能认出来。
第三步,调试设置,这是最磨人的。
- 画面设置: 一开始打开,那画面,啧啧,糊得跟打了马赛克似的。毕竟是老游戏了,分辨率低。我就在模拟器的视频选项里一通鼓捣,什么拉伸,滤镜,都试了一遍,总算是调到一个看着稍微舒服点的状态。虽然比不上现在的高清大作,但那股子复古味儿还在。
- 声音设置: 声音倒还一出来那经典的BGM,还有僵尸的嘶吼声,代入感一下就来了。
- 操作设置: 这才是大头!当年在街机上,那是实打的光枪,指哪打哪,爽快得很。现在用电脑,只能靠鼠标模拟。我先是默认设置进游戏试了试,哎哟我去,那鼠标飘得跟喝醉了酒似的,根本瞄不准。僵尸扑上来,我一通乱点,结果自己先挂了。没办法,只能退出来重新设置鼠标灵敏度,还有按键。我把开枪设置成鼠标左键,换子弹(就是以前枪口朝下晃一下那个动作)设置成鼠标右键,还把投币和开始键也对应到键盘上。反复试了好几次,才勉强找到了一个能接受的手感。
三、开打开打,重拾记忆
一切准备就绪,深吸一口气,“投币”,开始游戏!
熟悉的SEGA标志,然后是那阴森恐怖的片头。主角为了救同伴,勇闯鬼屋。第一个场景,那几个迎面扑来的小喽啰僵尸,还是那么有“亲切感”。我举起“鼠标枪”,砰砰砰!虽然没有了当年光枪的后坐力和音效,但用鼠标点杀的感觉也还行。
玩着玩着,很多细节都回忆起来了。比如:
- 打头! 必须打头才能快速干掉僵尸,不然它们能挨好几枪。
- 救人质! 游戏里会时不时出现一些被困的科学家或者路人,你要是能成功救下他们,他们有时会给你加血或者指条近路。当年为了救人,没少误伤,哈哈。
- 打场景道具! 有些油桶、箱子,打爆了能炸死一片僵尸,省时省力。
- BOSS战! 每个关底的BOSS都挺有特色,第一个BOSS是个拿斧子的大块头,第二个好像是个会飞的蝙蝠怪(Chariot 和 Hangedman)。打BOSS就得找弱点,不然纯粹浪费子弹。
我一路从宅邸外打到宅邸内,再到地下研究所。那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敌人配置,甚至有些敌人的出场方式我都还记得。手心微微出汗,精神高度集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吵闹的街机厅,旁边还有小伙伴在大呼小叫。
毕竟年纪大了,反应和眼神儿都没当年好了。有好几次,明明看到僵尸过来了,鼠标就是点不准,或者忘了及时“装弹”,结果被挠了好几下,血条哗哗地掉。续了好几次“币”,才勉强打通了几个关卡。
四、一点感想,实践总结
玩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手腕都有点酸了。这回重温《死亡之屋1》的实践还是挺成功的。虽然在电脑上用鼠标玩,操作手感跟当年的光枪没法比,那种直接的射击反馈和街机厅的氛围也体验不到了,但能再次玩到这款经典之作,找回一些当年的感觉,我已经很满足了。
通过这回实践,也算是把这老游戏在现代设备上运行的流程给摸透了。以后想怀旧其他街机游戏,基本也是这个路子。就是得有耐心,特别是调试模拟器和按键设置的时候,别嫌麻烦。
《死亡之屋1》这游戏,现在看来画面确实粗糙,玩法也相对单一,就是一路突突突。但它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是制作精良、气氛十足的恐怖射击大作。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游戏本身,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偶尔翻出来回味一下,也挺有意思的。这大概就是经典游戏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