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浩”这俩字儿,我头一次琢磨,是听人说起这名字怎么怎么寓意深刻,简洁明了,又带着一股子浩然之气。听着确实不错,谁不希望自己经手的事儿也能沾点这样的光?
我跟你说,我以前还真就较过这个真。那会儿我在一家公司,新空降来个领导,特喜欢玩概念。三天两头开会,嘴里蹦出来的词儿都是“顶层设计”、“赋能”、“生态化反”,然后就给我们画大饼,说要搞一个项目,代号就叫“简浩计划”——目标是打造一个既简单易用,功能又包罗万象,能解决公司所有痛点的超级系统。
好家伙,这饼画的! 当时我们这些底下干活的,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也犯嘀咕,这玩意儿能成吗?但领导激情澎湃,说这是战略高度,是未来趋势。行,那就干呗。大家还都挺有干劲,各种调研,各种设计,力求把这个“简”字和“浩”字都体现出来。
结果?嗨,甭提了。想“简单”,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五花八门,这个不能砍,那个是核心;想“浩瀚”,功能点越堆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跟个八爪鱼似的,到处是触手,维护起来能把人逼疯。那个所谓的“简浩系统”,既不简单,也没见着多浩瀚,反倒成了个四不像的玩意儿,三天两头出问题,用户怨声载道。
你问我为啥对这“简浩”俩字儿记得这么牢,甚至有点牙痒痒?不瞒你说,我就是栽在这上头了。
那项目搞到自然是一地鸡毛。总得有人出来背锅?那领导,PPT讲得是天花乱坠,总结报告写得是滴水不漏,把责任全推给了执行层面,说我们没领会他“简浩”理念的精髓,没把他的战略意图给落实我当时心里那火,噌噌往上冒!你倒是下来拧个螺丝、写行代码试试?就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这破事儿,我在那公司也待不下去了。天天看着那帮人还在那儿讨论怎么优化“简浩”,怎么迭代升级,我就觉得恶心。后来找了个由头,我就撤了。心里也琢磨,这“简浩”到底是啥玩意儿?是个美好的理想,还是某些人拿来画饼充饥、忽悠人的工具?
跳槽之后,我换了个环境。新公司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口号,大家做事都比较实在,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说起来也巧,过了大概一年,我听以前的老同事说,我那个前东家,又换了一拨人,重新启动了个差不多的项目,名字可能不叫“简浩”了,但内核还是一样的,据说预算还翻了倍。我听了直摇头,这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现在一听见有人特大声地吹什么“大道至简,包罗万象”,或者是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解决方案,我这心里就先打个哆嗦。不是说追求简单和强大不对,而是你得看清现实,知道自己的斤两。很多时候,真正的“简单”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复杂之后,提炼出来的智慧;真正的“浩瀚”,是基于坚实的基础,一步步扩展出来的能力。而不是一开始就定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然后硬往上凑。
踏踏实实做好手里的活儿,比啥都强。至少我现在的感觉是,心里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