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还今儿个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之前瞎捣鼓那个“六级算分器”的经历。估摸着不少考过六级的朋友,考完之后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特想赶紧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分,对?我当初也是这么个心态。
那时候考完六级,感觉,也就那样,不好不坏的。但成绩出来前那段时间,真是熬人。我就上网到处搜,想找个什么算分器估摸估摸。结果?搜出来一大堆,各种在线的,还有些小程序。随便点开一个,界面做得花里胡哨的,让你输听力估多少,阅读估多少,写作翻译又估多少。
输进去,一点“计算”,弹出来一个分数。我寻思,行,心里大概有个数了。结果手贱,又换了个算分器,把同样的估分输进去,你猜怎么着?出来的分数跟上一个差了不少!当时我就有点懵了,这玩意儿到底哪个准?还是说,都不准?
后来我就琢磨开了,这六级分数它不是简单地把你卷面分加起来就完事儿的。它背后有一套挺复杂的标准分换算方法,听说是为了平衡不同次考试难度不一样造成的影响。但具体怎么换算的,官方也没给个准话,藏着掖着,神神秘秘的。
我就想,既然官方不说,网上的又不靠谱,那我能不能自己动手,哪怕是弄个最简单的,能让自己心里大概有个谱也行。说干就干,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了。
第一步,那肯定是先找资料。 我就上网搜,看有没有大神分析过往年的成绩数据,或者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透露点计算规则。结果,找到的都是些零零散散的分析,还有些所谓的“经验公式”,看着就玄乎。官方那边,除了说总分是710,各部分报道分加起来等于总报道分之外,具体的原始分到报道分的转换,那是半点没漏。
没办法,我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想,六级不就考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这几块嘛关键在于怎么把你预估的每部分的“裸分”或者说“答对题目数”,换算成最终成绩单上的那个分数。
我那时候就想,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先估算自己每个部分大概能得多少原始分。比如阅读多少道题,我感觉自己做对了多少。写作和翻译这个比较主观,就凭感觉估个数。这原始分,就是你卷子上实打实答对的分数,还没经过任何加工。
然后,我就去找了些往年的成绩分析报告,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给出的参考数据,看看大概哪个原始分段对应哪个报道分段。再结合网上流传的那些所谓的“权重”,比如听力占总分的35%,阅读占35%,写作和翻译加起来占30%这样。这些权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当时也没别的招儿了,只能估摸着来。
接下来就是体力活了。我一开始是拿个计算器,一项一项地算,把估的原始分,按我瞎蒙的比例和可能的换算关系,一点点往报道分上靠。后来觉得太麻烦,就开了个Excel表格,设了几个简单的公式。比如A单元格输入听力估的原始分,B单元格是阅读,C是写作,D是翻译,然后旁边几个单元格就根据我设的权重和一些假设的换算因子,自动算出各部分的报道分估值,再加总。
你还别说,就这么个简陋的Excel表格,捣鼓了半天,还真让我算出了一个“我的六级预估总分”。 界面?那肯定是谈不上了,就是一堆数字,丑得很。但是,因为是自己一步步琢磨出来的,心里反倒觉得比网上那些点一下就出结果的要“踏实”一点点,虽然也知道这玩意儿不靠谱。
后来成绩真出来那天,我赶紧去查了。对比了一下我自己那个“算分器”算出来的分数,你猜怎么着?有出入,肯定是有的,但大差不差,方向上没跑偏太多。 至少没给我整出个惊吓来。
通过这回瞎折腾,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些所谓的“六级算分器”,说白了,主要就是个心理安慰。 你在等成绩的焦虑期,用它来回算算,好像能抓住点什么似的。但真要说它能多准,那纯粹是想多了。官方那个算法,不公开就是不公开,咱们外人怎么猜,都只是猜。
我现在要是再有朋友考六级,问我怎么估分,我一般都跟他们说,网上那些算分器,你随便点开玩玩,图一乐得了,千万别太当回事儿,更别因为它算出来的分高了就飘,低了就难过好几天。 影响你最终分数的,还是你平时的积累和考场上的真实发挥。
我这实践记录,说到底也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好奇心,顺便打发了一下等成绩的无聊时间。不过这个过程也挺有意思的,至少让我对六级分数的构成有了个模糊的认识。希望我这点瞎折腾的经历,能给大家伙儿看个乐子,或者,至少别太迷信那些算分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