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皮影戏下载的事儿,我最近还真就自己动手琢磨了一阵子。我寻思着这玩意儿不就跟咱平时下个小电影、拖首歌差不多嘛心里想着,随便在那些应用商店里划拉划拉,或者上网搜搜资源,不就齐活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这动手一搜,嚯,屏幕上“唰唰”跳出来一大堆东西。有的叫啥《戏曲多多》,有的挂着个《听戏》的名头,瞅着都挺像那么回事儿。还有些应用,打着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旗号,吹嘘说里面的影人都是老师傅手工一下下刻出来、或者压箱底的珍藏宝贝,工序老复杂了,听着就让人觉得高级。
为啥我突然就跟“皮影戏下载”这事儿较上劲了?
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前些天收拾屋子,翻出来一本旧相册。里头有张照片,是我小时候,大概也就刚记事儿那会儿,我爷爷用他那辆破自行车驮着我,去邻村赶集看皮影戏拍的。那时候,我记得自个儿就跟魔怔了似的,扒在那个布幕前面,眼珠子都不带错一下,就盯着那些小人儿打打杀杀、哭哭笑笑。那热闹劲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意思。
看着照片就勾起了念想,寻思着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手机上划拉划拉,肯定能找到不少能下载下来反复看的皮影戏视频,或者更好点,能有那种电子版的影人,让咱自己也能在屏幕上摆弄摆弄,过把瘾。
可真找起来,那叫一个费劲!
一番折腾下来,我发现,好多所谓的“皮影戏”资源,要么就是些做得挺粗糙的小游戏,套了个皮影的壳子,实际上跟真正的皮影戏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有个叫啥《皮影:哪吒》的,点进去玩了两下就觉得没啥意思,纯粹是消磨时间。要么,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介绍性短视频,给你看个片段,讲讲历史,真正想找那种能从头看到尾的完整剧目下载,或者能上手互动体验一番的,那真是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也是高高低低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事儿让我想起以前我琢磨着学个啥手艺,网上那些教程、资料,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一看就会。结果真自己上手一试,才发现到处是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找皮影戏资源,感觉也差不多,看着热闹,真要找点儿实在的、合心意的,难!
那到底咋整才能找到点儿靠谱的皮影戏内容?
后来我琢磨来琢磨去,发现纯粹指望“下载”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皮影戏影像文件,或者一套能让你在手机上痛快把玩的电子影人,确实不太现实,至少我没找着特满意的。
我后来改变了点思路:
- 去专门的戏曲App里淘换:像前面提到的《戏曲多多》这类应用,或者一些名字里带着“皮影艺术”啥的软件,虽然不一定有直接的“下载”按钮让你把整个大戏拖到手机里,但有时候能在里面翻到一些还不错的皮影戏选段视频,或者是一些介绍性的内容。起码能解解馋,了解了解。
- 关注官方渠道:有些博物馆、文化馆,或者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机构,他们偶尔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一些数字化的皮影戏资源,可能是图片、短片,甚至是某些活动的录播。这种就比较权威,质量也相对有保障。
- 转变期望:我慢慢觉得,可能“下载”这个词儿,对于皮影戏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来说,有点儿水土不服。它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现场那种光影、唱腔、锣鼓家伙还有艺人操作的那个劲儿。数字化能做的,更多的是记录和传播,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么个好东西。
这“皮影戏下载”的事儿,听着好像挺简单,就是手指头点几下的事儿。但真要找到让自己满意的,还得耐着性子多方面去淘换,不能光想着在搜索框里打几个字就万事大吉。有时候,那些真正的好玩意儿,它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或者说,它的精髓,可能压根就不在那个冷冰冰的“下载”按钮上。
就跟我小时候看戏似的,那种挤在人群里,听着锣鼓点儿,看着影人上下翻飞的感觉,那是现在隔着屏幕怎么也体会不到的。数字化,顶多算是个不错的补充,让我们能方便地瞅瞅,回忆回忆,但要说完全替代,那估计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