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说说我最近带着家里那俩娃一起实践的一个小乐子——砸冰块。也不是啥高科技玩意儿,就是那种挺常见的儿童玩具,一个小桌子,上面好多六边形的小塑料块块,中间站个小企鹅啥的,然后轮流用小锤子敲冰块,谁把企鹅弄掉下来谁就输。
最初的起因,就是觉得周末在家,老让他们看电视也不是个事儿,得找点能互动,还能稍微动动手的。逛网店的时候就瞅见了这玩意儿,看着挺简单,价格也不贵,寻思着买回来试试看呗。
到手开箱:
东西寄过来,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拆开来,里面就是一堆塑料件:一个蓝色的主体框架,像个小桌子腿儿;一堆白色和蓝色的“冰块”,就是那些六边形的小塑料片;两个小塑料锤子,还有那个最重要的“倒霉蛋”小企鹅。第一感觉,塑料感是挺强的,不过也没啥刺鼻味道,这点还行,毕竟给小孩子玩的,安全还是第一位。
开始组装和准备:
我先把那个蓝色的框架支棱起来,这很简单,四个腿儿一插就行。然后就是最“费工夫”的一步了——把那些六边形的“冰块”一个个给它严丝合缝地铺在框架上。这得有点耐心,得一块挨着一块,尽量不留大缝隙,不然小企鹅站不稳当。我一边摆,俩娃就在旁边眼巴巴瞅着,时不时还想伸手过来“帮忙”,就是捣乱,哈哈。
好不容易把所有“冰块”都铺满了,形成一个“冰面”,然后把那个小企鹅小心翼翼地放在最中间的某一块冰块上。得放稳当了,不然还没开始就塌了。
实践开砸:
准备就绪,游戏开始!规则简单,一人轮一下,用小锤子选一块“冰块”敲下去。你可以选敲白色的,也可以选敲蓝色的,但不能敲到小企鹅脚下那块。谁在敲击之后,导致小企鹅从冰面上掉下去了,那就算输了。
刚开始,娃们还有点儿不敢使劲,小心翼翼地敲。老大先来,他瞅准了一块边上的白色冰块,轻轻一磕,“啪嗒”,那块冰块就掉下去了,小企鹅纹丝不动。轮到老二,她学着哥哥的样子,也敲掉一块。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
过程中的乐趣与紧张:
随着冰块越来越少,那个小企鹅就显得越来越孤零零,整个冰面也变得摇摇欲坠。这时候就得仔细观察了,敲哪一块最安全,敲哪一块可能会引发“雪崩”。
我跟他们说:“你们看,这块冰块周围连着的少,敲它可能没事。那块底下快空了,一敲旁边的,企鹅可能就站不稳了。”也是想让他们稍微动动脑子,观察一下结构。
轮到我敲的时候,我故意会选一些看起来比较悬乎的,或者假装很紧张,孩子们就看得更起劲儿了,一个劲儿地喊:“爸爸小心!爸爸别敲那里!”
最搞笑的是,有时候明明看着挺稳当的一块,结果一锤子下去,“哗”一下,周围好几块都跟着松动,小企鹅直接就栽下去了。这时候输的那一方就会发出一声惨叫,赢家则是欢呼雀跃。
最终的感受与收获:
就这么来来回回玩了好几轮,每次铺冰块的时候俩娃都抢着帮忙,虽然大部分时候还是我来弄。这小小的砸冰块游戏,还真挺能打发时间的。看着他们从一开始的胡乱敲,到后来会稍微思考一下敲哪里更合适,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这玩意儿,说它能锻炼啥精密的逻辑思维也谈不上,但确实能让孩子们集中一会儿注意力,还得控制手上的力道,不然容易把不想敲的也震下来。而且这种轮流来的游戏,也让他们学会了等待和遵守规则。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嘻嘻哈哈的,这种简单的快乐比啥都强。有时候输赢之后,孩子们还会总结经验:“下次我敲那块肯定不会掉!”“我刚才应该敲旁边那块的!”
这回“砸冰块”的实践记录还是挺圆满的。一个简单的玩具,带来了不少欢乐时光,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稍微体验了一下啥叫“小心翼翼”和“权衡利弊”。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