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跑去球场折腾了会儿,主要是前两天刷到一个郭艾伦的教学视频,讲他那些个招牌动作,看得我这心里直痒痒,寻思着自己也得去比划比划,不然光看有啥用。
欧洲步,还是那个欧洲步
到了球场,热完身,我就开始琢磨视频里郭艾伦那个欧洲步上篮。好家伙,视频里看他做起来,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变向、晃人、上篮,一气呵成,帅得不行。结果轮到我自己上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一开始练,那球都不知道往哪儿飞。脑子里想着视频里说的要点:
- 持球压肩突破: 我一使劲想压肩,好几次差点没把自己给撂倒,整个身子都快贴地上了,踉踉跄跄的,别提多狼狈了。
- 降重心: 视频里说重心要下沉个大概10到15厘米,屈膝蓄力。我试着降,感觉膝盖都快弯到极限了,启动那一下也慢吞吞的,跟个老大爷似的,完全没有爆发力。
- 轴心脚: 这个也特别别扭。说是前脚掌要碾地旋转,我试了几次,要么转过头把自己转晕了,要么就是感觉脚踝有点吃不住劲,生怕给崴了。转体角度说要90到120度,我估计我转了个三百六十度都有可能,球都不知道甩哪儿去了。
- 护球: 双手持球,还得注意非惯用手前臂外展护球,球随腰跨转动。我这一边想着脚步,一边想着手上动作,脑子直接打结,手上也乱了套,球要么抱太死,要么就直接脱手。
练了大概小半个钟头,浑身是汗,那欧洲步愣是没走出几个像样的。真是应了网上那句话:眼睛学会了,身体还没同意。看人家郭艾伦做,感觉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自己一试,才知道里面的门道多着。
瞎琢磨时间
我就在那儿歇着喘气的时候瞎琢磨,你说这些职业球员,一个动作得重复练多少遍,才能在比赛里那么自然地用出来?咱们这种业余打着玩的,一周能正经摸几次球就算不错了,想练出点啥真功夫,那得下老鼻子劲了。
有时候在球场看那些小年轻,学动作那叫一个快,教练一点拨,马上就能有模有样。再看看咱这老胳膊老腿的,一个动作掰开了揉碎了学,还得一步一步抠细节,结果还是经常走样。真是人比人得扔,货比货得仍。想当年我上学那会儿,也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倍儿棒,随便蹦跶。现在稍微上点强度,第二天保准腰酸背痛腿抽筋,不服老不行喽。
这玩意儿,看视频是一回事,自己练又是另一回事。视频里那些细节,比如“主动对抗防守人突破步幅小于常规上篮,为转身预留调整空间”,还有“转身时球随腰跨转动,避开防守切球路,转正后立即收球”,这些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都很难拿捏,更别说真实比赛里了。人家那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肌肉记忆。
好歹有点进步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收获。歇够了,我又爬起来继续练。 我就放慢速度,一步一步地分解动作,先不想着快,就想着把每一步都踩实了,把球护住了。慢慢地,好像找到那么一点点感觉了。虽然还是磕磕绊绊,但有那么一两次,还真晃过了我假想中的防守人,把球给上进了,虽然姿势肯定不标准,但自己心里还挺美的。
虽然我这水平,离郭艾伦他们那种职业球员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但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哪怕就那么一丁点儿,也挺有成就感的。篮球这东西,不就是图个乐呵,图个出身汗,再能有点小进步,那就更好了。
今天就先到这儿,再练下去估计明天就起不来床了。下次去球场,还得接着死磕这个欧洲步,争取把脚步再练顺溜点,别老是自己把自己给绊倒了。总之一句话,多练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