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瞎聊聊我自个儿折腾的一个玩意儿,我管它叫“农夫导”。
也没啥高科技,就是我寻思着,在我家那二分地上,能不能搞个啥“导航”系统,让我这种庄稼把式也能种啥成我热情可高了,又是上网查资料,又是请教那些个老把式,寻思着把啥时候播种,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都弄得明明白白的,做个计划表,严格执行,这不就跟导航一样,一步步导向丰收嘛
我的“农夫导”实践之路
第一步:雄心壮志画蓝图
我找了个大本子,买了各种颜色的笔。先是把我那块地给重新测量了一遍,精确到厘米。然后就开始规划,这块种黄瓜,那块种番茄,中间再来点小葱,想着它们能互相“照应”,长得更那图画的,我自己看着都佩服,五颜六色的,跟作战地图似的。
第二步:严格按“导”操作
开春了,我严格按照我的“农夫导”计划开始动工。几点几分浸种,几点几分育苗,那叫一个一丝不苟。买来的种子,我都得用放大镜看看饱满不饱满。那段时间,我简直是魔怔了,天天守在地头,拿着我的小本本,对着日头看,掐着表浇水。
第三步:现实啪啪打脸
结果?别提了。我那“农夫导”上写着,某种子一周发芽,结果半个月了,地里静悄悄的,连个屁影儿都没有。好不容易出了几颗苗,弱不禁风的,结果夜里一场倒春寒,直接给我冻回去了。我的“导航”可没告诉我这茬儿!
- 虫子不看导航: 我计划的生物防虫,结果蚜虫大军根本不按套路来,把我嫩苗祸祸得不成样子。
- 天气不听指挥: “导航”说这周晴适合追肥,结果连着下了三天雨,肥是施下去了,苗也快淹死了。
- 邻居家的鸡鸭: 我那“农夫导”里可没防着邻居家那几只溜达鸡,好几次把我的菜地当成了自助餐厅,刨得乱七八糟。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地里头的学问,真不是你在纸上画画,在网上搜搜就能搞定的。我那套“农夫导”,在老天爷和这些小生灵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
从“农夫导”到“瞎捣鼓”
我把那本画得花里胡哨的“农夫导”给扔一边去了。反倒是隔壁老王头,七十多了,也没啥文化,就凭着经验,每年地里都长得郁郁葱葱。他跟我说:“娃,种地这玩意儿,得用心去感受,用手去摸,光靠本本上那几行字,不中!”
这话糙理不糙。我开始学着老王头,没事就蹲地头看,看土是干是湿,看叶子颜色对不对,摸索着来。啥时候该干心里慢慢就有谱了。虽然还是会失败,但每一次失败,都比看十遍“导航”学到的东西多。
你还别说,这事儿让我想起以前待过的一个厂子。
那会儿厂里引进了据说是德国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整得跟个啥似的。开会就是看数据,看报表,流程卡得死死的。结果?一线工人叫苦连天,说那系统不接地气,好多实际问题它根本解决不了,反而碍手碍脚。有一次,一个老师傅凭经验改了个小零件,效率提上去了,结果系统报故障,说不符合标准流程,还差点挨了处分。
你说这叫啥事儿?那套系统,不就跟我那“农夫导”一个德行嘛看着挺美,用起来一堆毛病。那厂子效益也没见多反倒是老师傅们一个个心灰意冷。
这“农夫导”也啥先进管理也都得结合实际。经验这东西,有时候比条条框框重要得多。我现在的菜地,虽然没啥章法,但长得也还行,至少自己吃是够了。这过程,比啥“导航”都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