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我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个FM2012的角球,当年玩这游戏,为了赢球,那真是啥招都想,啥偏方都试。我也是老老实实设置战术,什么前点、后点、中路抢点,结果?角球发出去了,自己人乌泱泱一片,要么顶不到,要么顶飞了,要么就被对面门将轻松没收。那叫一个气!
摸索的开始
输了几场窝囊球之后,我就不信邪了。开始在网上瞎逛,看人家说有什么“bug角球”,说特定设置下进球率特别高。我当时就寻思,真的假的?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我就开始折腾了。
我记得我把队里头球最好的那几个大个子全堆到禁区里,想着人多力量大,总能蒙进去一个。结果?经常是自己人挤自己人,反而互相干扰。要么就是AI的防守球员也聪明,看你人多,他们也堆人,小禁区里跟下饺子似的,球根本落不下来。
艰难的调试过程
后来我就开始细致地调整。第一步,选好罚球队员。 我试过用脚法好的中场,也试过用边后卫,发现还是得看谁的传中数值高,而且最好是顺足球员,这样球的弧线比较好控制。
第二步,就是核心的站位设置了。 我清空了所有默认的角球指令,一个一个位置地安排。我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说法,什么“近门柱”、“远门柱”、“大禁区外埋伏”。
- 我先是尝试把一个头球好、弹跳强的中后卫设置成“争抢前点”。
- 然后,把两个边后卫设置成“留在后场防守”,这个是必须的,不然被打反击哭都来不及。
- 门将嘛就默认“留在门前”或者“出击拿球”,看他习惯了。
- 其他人?我就开始琢磨了。如果都堆前点,那肯定不行。我就试着让一些球员“埋伏在大禁区线外”,准备抢第二落点或者远射。还有些球员,我让他们去“骚扰门将”或者在“远门柱等待”。
这个过程可真是漫长,一场比赛就那么几个角球,我得踢好多场才能看出点效果。有时候这个设置在这场比赛好使,下一场又哑火了。我还发现,球员的“跑位”、“决心”、“集中”这些精神属性也挺重要,光有头球弹跳也不行。
柳暗花明
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微调,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感觉比较好用的设置。核心思路就是:主攻近门柱,同时在禁区弧顶安排远射和捡漏的人。
具体来说,我会这么干:
- 罚球队员: 队内传中最好的,设定为“发近门柱”,力量条拉到大概三分之二,追求速度快、弧度平的球。
- 前点攻击手: 一般是我的中后卫或者一个强力中锋,头球、弹跳、强壮要指令就是“进攻近门柱”。这家伙是进球的关键!
- 骚扰/策应: 一个前锋或者攻击型中场,也设定在近门柱附近,但指令是“原地待命”或者“骚扰门将”,主要是吸引对方防守注意力,或者在前点球员没顶到时补一脚。
- 远点捡漏: 另一个中后卫或者高个子球员,设定“进攻远门柱”,万一球打穿了。
- 禁区外围: 两到三个远射好、技术好的球员,设置成“埋伏在大禁区外”,随时准备大力轰门。
- 后场防守: 两个边后卫雷打不动地“留在后场”。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太多人同时执行一个指令,比如七八个人都去抢前点,那肯定乱套。 要有层次,有分工。
最终效果与体会
你猜怎么着?这么一通折腾下来,角球进球率那是噌噌往上涨!尤其是那个主攻前点的中后卫,经常能一个赛季进十几个头球。有时候对手看我老是这么发,会重点布防前点,这时候禁区外围埋伏的球员就有机会了,一脚远射,世界波!
这玩意儿也不是百分百灵验,毕竟FM的比赛引擎还是有随机性的。而且球员状态、对手实力、甚至裁判心情(开个玩笑)都可能有影响。但通过这种精细化的设置,确实能把角球变成一个重要的得分手段。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为了个游戏这么钻研,也挺有意思的。虽然有点“旁门左道”的意思,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摸索出来的东西,用着就是爽!这可能就是FM这类游戏的魅力所在,总能让你找到不断探索和尝试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