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他大姨妈”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慢慢琢磨,还真让我摸着点门道。这事儿得从我家那位说起。
最初的困惑:这家伙咋回事?
记得那是几个月前,平时我家那位,怎么说,大大咧咧一个纯爷们,脾气还算过得去。可突然有那么几天,整个人就不对劲了。具体来说,就是特别容易烦躁,看啥都不顺眼。比如,我早上多问一句“今天想吃啥呀”,他可能就“噌”地一下火了:“吃啥吃随便!” 要么就是我下班回家,他看电视,遥控器按得啪啪响,嘴里还念念叨叨的,也不知道在跟谁置气。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工作不顺心,或者碰上啥烦心事了。我就小心翼翼地问他:“是不是单位有事儿?”他还不耐烦:“没事儿!你别瞎想!” 得,热脸贴了个冷屁股。那几天,家里气氛就跟低气压似的,我干啥都得掂量着,生怕哪句话不对又把他给点着了。
摸索阶段:难道是传说中的“大姨夫”?
这种状况持续了大概三四天,然后他就跟没事儿人一样,又变回原来那个乐呵呵的样儿了。我当时就纳闷,这变脸也太快了?
后来隔了一个月差不多的时候,他又来了这么一出!一模一样的症状,看啥都不爽,一点小事就能炸毛。我就开始琢磨了,这咋还带周期的?当时我就想起以前在网上瞎看,好像有人提过什么“男的也有生理期”、“大姨夫”啥的。我当时觉得就是瞎扯淡,男的哪来那玩意儿。
但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还真有那么点规律。差不多就是一个月左右,他就会有那么几天特别难搞。我就想,难不成这玩意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我的实践:改变策略,试试看
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朴素的想法,我决定下次他再“发作”的时候,我换个应对方式试试。以前他那样,我要么就跟他对着干,要么就生闷气,结果就是俩人都不痛快,家庭矛盾激化。
等他下一次“大姨妈”光临的时候,我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他一开始挑刺儿,我就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他来事儿了,他来事儿了,不跟他一般见识”。
具体我是这么干的:
- 不正面冲突: 他要是发脾气或者抱怨,我就“嗯嗯”地听着,不反驳,或者干脆找个借口溜开,让他自己在那儿“放气”。比如他说菜咸了,我就说“下次少放点盐”,而不是说“哪儿咸了,我觉得正好”。
- 主动示好(但不过度): 我会默默地给他倒杯水,或者做点他平时爱吃的小零食放桌上。不刻意说“这是特地给你做的”,就那么自然而然地。
- 减少干扰: 那几天我就尽量不拿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烦他,比如家里灯泡坏了这种事,能等两天就等两天。
- 自己找乐子: 我也不围着他转了,他心情不我就自己看看剧,听听歌,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分散一下注意力,别让他的坏情绪传染给我。
实践结果与感悟:还真有点用!
你还别说,这么一折腾下来,效果是真不一样!他,虽然还是会有点小情绪,但明显感觉那个“火力值”下降了不少。以前可能要闹腾个三四天,现在顶多两天,他就自己缓过来了。而且因为我没跟他硬顶,所以他发泄完了,也不会觉得下不来台,家庭氛围明显和谐多了。
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虽然“他大姨妈”这个说法可能不科学,但男同志们,确实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情绪特别低落或者暴躁。这可能跟压力、疲劳或者体内某些东西的波动有点关系,咱也不是专家,说不清楚。
但作为伴侣,我觉得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用点小技巧去化解,比硬碰硬效果好太多了。我基本上都能提前感知到他“大姨妈”快来了的信号,然后我就自动切换到“陪护模式”。日子嘛不就是这么相互理解、相互迁就着过嘛
下次你要是觉得你家那位不对劲,也别急着跟他吵,先观察观察,没准儿,他也是“大姨妈”来了!咱稍微温柔点,体谅点,这坎儿可能就轻松过去了。